"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物联网+振动感知检测系统的设计(附件)【字数:7456】

2024-01-18 17:2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振感知检测系统,综述了振动感知检测系统在现代的测试技术中的重要的地位,通过振动传感器通过LoRa技术传输振动信号,它的一个很大特点就在于功耗较低,传播距离较远,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传播更远的距离,实现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振动检测系统实现了对机械的远程实时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先进设备的实时监测,本设计中借用SW-420振动传感器来实现发生振动是振动信号的产生,平时处于导通状态的电路在产生振动时两端连通的电路会断开,然后触发电路,这样就会行成电流断开或者电阻阻值的升高,敏感度很高,但是可以按需求的灵敏度要求作调整。
打开振动传感器实验中的工程文档,目录:振动传感器实验>shoc_project>project>shock.uvoptx.打开后如下图所示;

图15 操作流程中的打开源文件
Build project或是F7 ,工程开始编译,如下图所示;

在build output窗口,会弹出“0 warnings ,0 errors。”的提示,说明程序已经编译成功。
物联网底板MCU下载器连接好,传感器模块接口处插入振动传感器传感器模块,拨动底板上power开关至ON处,点击download 开始下载。

下载成功后,模块上的power LED常亮,另一个Run灯闪烁一次表示振动传感器触发状态。当传感器模块振动时(可以使用手触碰模块,使其振动),传感器模块上的Run灯变换状态(由灭到亮或是由亮到灭),同时OLED屏上显示字样“shock has”,如果振动厉害时,状态未发生变化,可以调节旋钮电阻器,改变LM393比较器输入的参考电压直到状态变化。

图16 振动发生时效果图
5.2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当需要在工程里面添加文件如何操作?
答:右击工程目录里面的文件夹,在manage project iteams中的user内添加文件名,文件选择add files.h,且文件需要在c++栏选择包括路径。
结束语
振动监测系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并不耳熟,但也并不陌生,并在生活中起到很重要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作用,同样的在工作生产方面,虽然并没有占有很大的主导作用,但是在功能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作用,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财力,还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能够大大减少生产线上的不必要的暂停,这样就更能够对生产线上的损失做到最小化。但是由于现代工业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传统故障检测方法,有些方法还是由大量的复杂布线构成,如果要对其做很大的改进,有相当大的困难和造成不小的损失,并且振动监测系统也没有研发的很完善以至于可以完全替代所有老一代的监测手段,所以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最新需要的就采用振动监测系统,老一代在线上工作的如果没有很大的更换需要就继续工作。
此篇论文从这种情况出发,对振动监测系统的工作方式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介绍并做浅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将无线通信技术和振动检测系统联系起来。在这篇文章中,对于振动信号的检测,一是使用了振动模块,并结合LoRa技术,这样就组成了一种无线振动检测系统,主要还是低功耗的特点比较亮眼,另外,这种系统的准确性,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显而易见,结果表明,这种系统方便灵活,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复杂的环境,数据可靠,精确度比较高,可以运用于振动检测。
致 谢
随着将近两个月的学习和研究,毕业论文的写作渐渐进入尾声,主校区三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
纵观这三年的飞快的学习生活,心中充满了回忆和谢意。在这白驹过隙的光阴里,认识了很多乐于助人的同学们和关心我们的老师,在生活中真的少不了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学校也将教育我们的限度放到了最大,不管是在图书馆还是实验室,各种知识深深印刻在了脑海,让我觉得这三年一直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篇论文的完成,寄托了校领导的关心,老师、同学和其他朋友、家人的帮助。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刘维周院长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这三年里,刘老师稳扎稳打的教育方式、异常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而不苛刻的治学态度以及宽厚谦逊的为人,慢慢的将我的学习道路一点一点的夯实。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开题报告到实验指导再到中间的纠正指导,把我们的实验设计一步一步的推向更完美的顶峰,导师都不烦不燥,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提出修改意见,并给我们时间反复思考,对本文的完成的帮助实属无法用言语形容。在本文完成之际,向刘老师表示最深切的感谢!谢谢!
在这里还要感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各位老师们,你们不仅教授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加深了我对电子信息这个专业的理解,这是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培养的结果,向各位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我在这里还要感谢通信工程2015级似火的同学们,你们学习态度极其的认真,对生活的乐观积极向上,这点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伴我顺利地度过了大学四年的岁月。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勤勤恳恳的室友们,大家不仅创造的良好寝室氛围,还为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本文完成的过程中,参考了不少的中外文献,在这里向这些知识渊博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出来的学者专家们一并加以感谢!这篇文章在撰写的过程中,虽然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加以指导,还有很多前辈们的研究经验加以借鉴,但是我终是觉得自己不够聪颖,会产生不少的实验错误和理论概念的扭曲,请老师做最后的纠正!谢谢!
参考文献
张迎新.单片机初级教程[M].第2版第6次印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8.
吴裔骞.电气安全类时间特性检测装置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0.8.
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Z].SMC1602 LCM.使用说明书.
杜阳.A/D 转换芯片 ADC0832 的应用[Z],2005.10.11.
代瑞鹏.孙俊杰.陈磊.于大永.基于物联网的振动监测系统感知层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第10期,2013.10.
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2005.12.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D].华中理工大学,2003.
杨龙麟.电子测量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dzxx/dzkxyjs/55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