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自组网络路由技术分析与案例实现(附件)【字数:12237】
Keywords: router; exchange board; protocol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移动自组网络介绍 1
1.2论文框架 1
第二章 移动自组网络主要技术 2
2.1拓扑介绍 2
2.2移动自组网的路由协议 3
2.3本实验的相关技术 5
2.4本章小结 12
第三章 移动自组网络的优缺点 13
3.1移动自组网的优势 13
3.2移动自组网络存在的缺陷 13
3.3本章小结 15
第四章 网络的配置信息和仿真实现 16
4.1移动自组网络中的承载网 16
4.2本次试验技仿真结果 17
4.2.1实验简单的拓扑及其介绍 17
4.2.2实验的仿真结果 33
4.3本章小结 40
总结与展望 41
致 谢 42
参考文献 43
第一章 绪论
1.1移动自组网络介绍
由于有线通信的方式对于应用的范围来说有局限性大。所以人们就发明了移动自组网络。移动自组网络这门技术一开始主要是运用在军事上,当时在战争时期,战场上没有固定的有线通信方式,为了更方便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通信,人们开始逐渐摸索移动通信的方式。移动自组网络是一种逻辑意义上的组网方式。它主要就是在能做到在没有基础的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之中,移动终端可已实现互联互通。它所采用的是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各个节点互相转发,从实现网络内部之间各个节点的通信。移动自组网络搭建非常的方便,十分容易扩展,目前在军事、医疗、救援、机器人协作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移动自组网络和传统的网络相比而言,有着很多特殊的地方:各个网络节点都是可移动的(可移动性)、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会难以预测的方式变化(动态性)、网络的带宽是有限制的(有限性)等一些特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自组网络的技术也随着大幅的进步,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也逐渐地被添加到移动自组网络中。
1973年的美国国防部研究所建立了第一个无线移动自组网(PRNET),这种无线网被认为是移动自组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随着这种技术迅速地被引用到更广泛的领域,而不局限于军事方向。1983年DARPA在PRNET的基础上,又研发了更多先进的技术,从而使移动自组网能够支持更大型的网络,从而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战场多变的环境。1991那年IEE将PENET正式命名为移动自组网(移动自组网络)。到了1994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了一个全新的计划——全球移动信息系统技术。这个技术主要是能够陆地和空中各种移动设备,通过移动自组网能够随时随地做到互通。
国内的移动自组网技术相比于前两个年的起步阶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还是集中在QoS和路由协议等方面。应用移动自组的领域主要是:各种线上的相互交谈的商务会议、军事战场之中的相互通信、发生灾情后救援的相互通信。
1.2论文框架
第一章 绪论:简单介绍了移动自组网及背景和发展。
第二章 移动自组网的主要技术:介绍了拓扑结构和一些相关的协议技术。
第三章 移动自组网的优缺点:根据第二章的技术简单总结了移动自组网的些优缺点。
第四章 网络配置信息和仿真实现:主要描述了此次搭建网络的配置信息以及配置环境,并且展示仿真的结果。
第二章 移动自组网络主要技术
移动自组网络搭建的基础也是路由与交换技术。通过搭建网络拓扑并且在所有的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上配置相应的协议技术来完成一个移动自组网络。
2.1拓扑结构介绍
1.移动自组网的拓扑
移动自组拓扑如图21所示,STA1、STA2、STA3组成的一个简单的网络是通过无线工作站组成,用于一台移动设备和其他移动设备进行互相通信,这种网络无法接入有线网中,只可以独立使用。
/
图21 移动自组网络拓扑结构
采用这种的拓扑结构比较适合小规模的移动自组网,一旦用于大规模大范围的组网时,节点过多,就会产生信道竞争,从而限制网络的性能。而且点对点的模式当中,其中没一个节点必须能够看到这个组网中的其他节点,有一个无法看到都会被当作是“网络中断”。
2.分布式系统拓扑
当每个接入点通过串联的方法来覆盖特别大的区域的时候,所有接入点之间必须相互通信用来获取移动工作站的信息。分布式系统会将信息以帧的心事转发到各个目的地。分布式系统的任务是随时获取移动工作的位置和将信息以帧的形式传送。如图22所示:如果STA2想要访问STA3,那么STA2就要将帧发送给AP1,然后DS系统将AP1的帧传送到AP2上,最后AP2将帧传送到STA3上,这就完成了一次访问。
/
图22 分布式系统拓扑
3.基本架构拓扑
基本架构拓扑是由多个AP和与这些AP连接的DS系统构成。其中没一个AP都是可以连接到有线网中实现有线网和无线网之间的互联。其中每个AP都是一个独立的无线网络基本服务区(BSS),然后所有的AP都会共享一个同样的扩展服务区标识符(ESSID)。每一个AP之间所使用的的信道互不重叠,但如果非要重叠,重叠的区域应该在10%和15%之间(如图23所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dzxx/dzkxyjs/558530.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