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智能风扇设计(附件)【字数:10616】
目录
一、 引言 1
(一) 本设计的目的与内容 1
(二) 本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
二、 智能风扇的整体设计 1
(一)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1
(二) 控制核心的选择 2
(三) 显示电路的选择 2
(四) 调速方式的选择 2
三、 本设计的主要电子元器件 3
(一) STM32微处理芯片简介 3
(二) LCD1602液晶显示器介绍 4
(三) DS18B20介绍 6
(四) PWM风扇介绍 7
(五) DYP—ME003人体感应模块介绍 9
四、 本设计的硬件设计 9
(一) 主控电路 9
(二) 温度传感器电路 10
(三) LCD1602液晶显示器电路 10
(四) PWM脉冲电路 11
(五) DYP—ME003人体感应模块电路 12
(六) 按键电路 12
五、 本设计的软件设计 12
(一) 本设计的主程序设计 12
(二) 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13
(三) DS18B20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的采集与显示程序的设计 14
(四) 风扇调速子程序设计 15
六、 实物制作与测试 16
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4
附录一 原理图 25
附录二 实物图 27
附录三 元器件列表 28
附录四 源程序 30
引言
在上诉前提下,我决定使用STM32MCU作为整个智能模块的核心。这种智能风扇有着许多强大的功能。普通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主要缺点还是有很多,例如:机械控制,变档和风速的变化范围大,发出去的废气噪音值很高、对比调速的时间比较短、还有就是摇头启动方式固定。为了有效改善了传统风机出现的以上这些技术缺点,我们特意设计出此款智能风扇,由于我们巧妙运用地把、液晶显示技术,温度自动传感控制技术和智能控制等技术等添加在其中。在此智能风扇内,风扇的转速与挡位会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而且智能风扇能够感应周围温度并进行判断,对转速进行相应的调整,由温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最终传回控制核心,并进行转速调整与挡位开关。
本设计的目的与内容
每当季节交换之际,室外室内环境温度改变很多,高温有时来的就像龙卷风,让人措不及防。这是我们一般会拿出传统风扇进行降温。那么其弊端就非常明显了,就如上诉所说。此外人们生活日益美好,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提高。十几年前人们也许还能忍受传统风扇的弊端用来降温。但如今,有条件的人们对于这种生活常用品,是有追求更好更便捷的趋向与意愿的。
根据需求我很自然的想到可以将智能模块加入普通风扇中,构成一个新的智能家居风扇。如果可以使用其他几个很巧妙实用的小功率模块例如红外模块,温度传感器等来运用到电风扇控制中,那么你就将可以更加轻松地解决上面所有的这些问题了。温度显示以及温度档位都用液晶显示器来进行显示,使用温控模块可以用于对风扇开关状态的进行自动调节控制,使得单片机可在设定此时可以对风扇转速进行自动开关以及控制温度的操作,非常方便。
本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东南部人口密集,沿海,靠南,温度较高,人们为了消暑避热会经常使用家电用品进行降温,虽然空调早已经普及,但是基于电费的考虑。风扇依旧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选择。现在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风扇,智能的,充电的,等等等等等。还因为其价格便宜,安装与使用方便。当前主流的风扇依旧是以老式的单片机为核心。功能单一缺点众多,二智能风扇使用的是功能和控制程度最高的STM32MCU系列,构成智能风扇。这样的智能风扇拥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是因为人们知道,风扇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它的智能与便捷或者升级会继续活跃与市场与生活当中。
智能风扇的整体设计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我决定用DS18B20来担任温度采集的部分,它属于集成式的信息采集模块。这种温度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将被检测记录到的温度变化直接地转换输出为温度数字信号,对我们单片机的控制与处理来说更为方便。
这个温度传感器是一种较为方便和精准的温度采集器,而且传输方面也很快很准确。方便使用,其稳定性也很高,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此模块也可以用来直接的将所被检测到的温度数值信号转为模拟数字信号输出并输出,这样便能简化设计。它通常也会采用的也是单总线接口的技术,这样只会使接口本身变得较为简洁,因此同时也有一个较强的抗干扰处理能力。关于其详情请看之后对硬件配置的具体介绍。
控制核心的选择
我们尝试采用STM32这种高集成的控制芯片,以编程的方式来控制测温,调换挡位与显示出温度。
以此种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通过编程来实现许多强大的功能,比如用一些软件来显示温度的数值,也方便我们进行调整温度的上下限,满足更多的需求,以此来检测出的温度往往更加精确,误差很小。
显示电路的选择
我采取LCD1062来作为整体显示模块来显示挡位温度是否启停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dzxx/txgc/60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