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app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附件)【字数:7167】
【KEY WOR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cquisition, alarm buzzer, LCD screen, temperature realtime control.目录
一, 绪论 6
(一)课题研究背景 6
(二)课题研究内容 6
二, 系统设计 8
(一)系统框图 8
(二)系统硬件选型 8
1. 单片机选型 11
2.温湿度传感器选型 13
3 .蓝牙模块的选型 14
三,硬件电路设计 11
(一)主控电路设计 11
(二)显示屏电路设计 13
(三)无线通讯电路 14
(四)电源电路设计 15
四,软件设计 16
(一)主程序设计 16
五,系统调试 17
(一)硬件调试 17
(二)软件调试 18
(三)调试结果 19
总结与展望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一:电路原理图 24
附录二:电路实物图 25
附录三:程序 26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温度与湿度,而温度与湿度的测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量也越来越重要,之前传统的温湿度测量已经渐渐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而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加明白了,智能化生产对于我们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有了无线温度采集器,不仅可以实时智能检测我们所需要的温湿度,还让我们足不出户更加方便。无线温湿度控制器可以采集温度与湿度的数据、利用无线传输收集信号、实时检测环境与控制,对于一些比较危险或是不能近距离检测的环境来说,就有很大作用。
比如这次的疫情,由于客观事实,一些场所不能进行人工实时检测,则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采用蓝牙装置的温湿度采集器,我们宅在家里也可以对温湿度进行实时控制。经过市场收集,我发现市场上的温湿度采集模块不仅价格便宜,样子小巧,方便携带,并且开发的成本不会很高,适合现在社会的开发跟使用。并且满足本设计的设计理念跟最终的目标。最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最终选择了这个课题。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就是基于这个思想理念,研究一种能够实时控制温湿度并进行传输的装置。经过大学三年的知识学习我了解到单片机的一些性质。它的存储性质让我第一时间就选择了AT89C51,它有着非易存储性质与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的兼容特性。根据多方面考虑,查阅资料,了解到DHT11温湿度传感器价格实惠,方便使用,并且它容量小方便携带、使用比较简单,不费多少功耗,更难为可贵的是它可以承受二十米以上的传输距离。其实,它对具有检测温湿度环境的实时性,对于本次设计更合适不过了。而无线传输本就在近代科技发展中应用极其广泛。
论文根据课题的研究过程,将论文的章节做了如下的安排。
一,绪论。主要介绍课题研究背景。
二,系统设计。我们都知道要研究一个设计首先要对这个设计做一个系统的规划。如果自己的设计思路不清晰,会对此次设计方案大打折扣,因此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是一个设计的最终实现。而这个部分,我将会对本课题进行一个完整的系统规划以及做一个系统的流程图。
三,硬件电路设计。随着电路设计的发展,硬件电路的重要性不容轻视,若硬件电路设计不合理,系统的性能将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四,软件编程。做完硬件电路之后,我们需要对本电路进行软件编程。一个好的设计不光有硬件设施还要有软件相辅相成,这部分我将准备会对本设计采用C语言代码的输入,以及程序的烧录进行软硬件的合作。最终实现整个设计的软硬件相互工作,完成整个设计的最终目标。
五,系统调试。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当两者均完成之后,还要对整个设计进行实验的调试,看是否能完成最初的设计目标。
总结。综上所述,理论知识为我们设计电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基础之上我们还要自己去实验验证设计的完成度。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框图
根据设计理念,以及多方便的考虑,对本课题设计了如下的系统设计框图。
/
图2.1.1 系统框图
单片机:基于多方便考虑,为实现采集温湿度的功能,单片机通过串口传输接收蓝牙模块传输的数据,经过软件再转换到LED液晶显示屏上。
按键电路:该电路通过按键来模拟,用于修改系统的参数和复位。
电源电路:用于系统的整个供电,采用5V的电压来供用整个电路的使用。
(二)系统硬件选型
1.单片机的选型
单片机是我们专业最基础的部分,经过跟老师的讨论以及同学们的帮助,我们知道一个电路中,核心是最最重要的,这种最重要的部分也让我们更加重视对于单片机的选型。我们从以往的学习经验得知,单个芯片中,高效的控制器更加可以充分发挥整个芯片的作用,那AT89C51单片机是现在市场以及实验使用最多的一种型号,它不仅功能强大,且对于我来说,也是最了解的一种单片机,充分考虑到本课题的一些需要,跟老师讨论之后我们发现AT89C51型号的单片机更能满足跟蓝牙传输信号,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一些功能。因此最终对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了此型号单片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dzxx/txgc/8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