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公共服务平台分析与设计(附件)【字数:19150】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背景及意义 1
1.2 主要工作 2
1.2.1 创新点 2
1.2.2 主要研究内容 3
1.2.3 主要应用技术 3
1.2.4 设计目标 3
1.2.5 可行性分析 4
1.2.6 论文组织结构 5
1.3 本章小结 5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6
2.1 项目开发工具 6
2.2 项目数据存储 6
2.3 项目开发技术与方法 6
2.3.1 B/S架构 6
2.2.2 Node 7
2.2.3 JavaScript 8
2.2.4 Html和CSS 9
2.4 本章小结 9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10
3.1 概要分析 10
3.2 模块分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析 10
3.2.1 注册登录模块 10
3.2.2 再生资源信息发布模块 11
3.2.3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模块 13
3.3 系统设计 13
3.4 设计原则 15
3.4.1 可用性 15
3.4.2 可靠性 15
3.4.3 可维护性 15
3.5 系统特点 15
3.6 数据库设计 16
3.7 模块设计 18
3.7.1 注册登录模块 18
3.7.2 再生资源信息发布模块 19
3.7.3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模块 23
3.7.4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25
3.7.5 管理员与政府监管模块 26
3.8 本章小结 27
第四章 系统测试 28
4.1 系统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28
4.2 软件测试环境 28
4.3 功能测试 28
4.3.1 注册登录测试 28
4.3.2 再生资源信息发布测试 29
4.3.3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测试 29
4.3.4 个人信息管理测试 29
4.3.5 管理员与政府监管测试 29
4.4 性能与并发测试 30
4.5 测试结果与分析 30
4.6 系统结论 30
4.7 本章小结 30
总 结 31
致 谢 32
参考文献 33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社会生产力的急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大步前进,使得我们能够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由此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资源的大量使用也催化了各种不良现象的产生。丰富的自然资源被我们利用的同时,由于人们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是很高,再加上社会的规章制度不甚完善与健全,思想引导工作也不充分等因素,使得人们在生活上出现了不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行为。
从再生资源回收的方面又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源回收站一般都呈现小作坊模式[1],回收人员通过最传统最低效的逐区域走访的形式进行回收工作,这经常会很容易地导致回收人员和拥有再生资源的人之间产生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的一般体现形式就是,回收的人经过某一区域时,要卖再生资源的人恰好不在此地,或是要卖再生资源时,回收的人却又不在此区域了。面对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拥有零散非大量的再生资源的人来说,直接对这些资源进行丢弃就成了最方便最快捷的处理方法。如果仅仅只是个别人这样做或许不会产生很大的问题,但是现实情况则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再生资源公共回收服务平台,大部分人都会对再生资源进行这样的处理。从这个层面来看,这就必然会导致极大地浪费。同时,没有被正确处理的再生资源就会变成垃圾,对环境造成极大地负面影响和破坏,而被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又会反过来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
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垃圾回收机制和统一的资源回收公共服务平台,各种资源在人们使用过后难以通过正确高效的途径进行二次回收和二次转化进行再利用,这就相对应的导致了人们能够继续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少。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不管什么资源如果平均到每个人身上,那么每人能够获取的资源数量是很不乐观的。低水平的回收效率和再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发展甚至已经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通过建立形成有效的可再生资源统一回收管理途径,提高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就显得很有必要了[2]。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快速发展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极大地冲击,而更新颖的更高效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地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显现出来了。跨入了信息高速时代,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各种信息都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并被高效的使用。“互联网+”模式就是这个信息时代的产物,人们通过互联网,信息之间流通互通的速度更快了并且也真正实现了信息在人们之间的广泛共享。通过在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上公开发布自己的信息,人们可以快速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所发布的信息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响应。
可以想象,如果人们想要出售再生资源,可以通过在对应的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上发布关于自己想要出售资源的信息。这样,所有在这个服务平台上的人就可以获得这条信息,当有回收人员想要对此信息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回收时,只要在互联网上对其进行操作就可以实现线上联系线下交易,而具体的回收过程则在线下进行。把回收信息和回收工作分离的方法就是本课题所要研究分析的“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公共服务平台的思考方向。设计与研究把可再生资源回收与“互联网+”进行了现代化的融合,打破了传统的低效率回收方式,实现了在互联网上发布再生资源信息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再生资源处理的高效率回收模式。
1.2 主要工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dzxx/txgc/80550.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