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锥齿轮注塑工艺分析及注塑模具设计(附件)【字数:6220】
目 录
前 言 1
第1章 塑件工艺性分析 2
1.1产品建模 2
1.2产品分析 2
1.2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3
第2章 分型与布局 4
2.1分型面的选择 4
2.2模具分型 5
2.3 型腔布局 6
第3章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与计算 7
3.1型腔的结构形式 7
3.2 型芯的结构形式 7
3.3型腔的计算 8
3.4型芯的尺寸计算 9
第4章 浇注系统设计 10
4.1 主流道设计 10
4.2分流道的设计 10
第5章 模架选取 12
5.1模具模架 12
5.2选择标准 12
第6章 推出机构设计 14
6.1推出机构的设计 14
第7章 冷却及排气系统设计 15
7.1 冷却水回路布置 15
7.2 确定排气方式 15
第8章 注塑设备的选择 16
8.1 估算塑件体积 16
8.2 选择注射机 16
8.3 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16
8.4锁模力校核 17
8.5 模具与注塑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校核 17
8.6 开模行程校核 17
设计小结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前 言
近年来,中国模具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的模具正向着大型、精密和复杂的方向发展,综合技术正在不断的提高,模具制造周期正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在不断的缩短,但与国外的塑料模具相近水平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塑料模具分为注射模(注塑模)、压缩模、压注模、挤出模、气动成型模,这几种是较为常用的模具,除此之外,还有拉丝模、浇铸成型模、泡沫塑料成型模等。注射模又称为注塑模,成型所使用的设备是注射机,塑料熔体在注射剂的作用下通过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的封闭型腔,经冷却成型推出后就成了塑件。本次小锥齿轮的模具采用注塑模具。
本次我将通过小锥齿轮的注塑模具设计去了解模具行业,通过模具设计实的流程,去了解模具各个岗位,学习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了解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检验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按照要求完成二维总装图和零件图,在设计的同时,编写设计说明书来反应本次设计的流程。根据产品的结果,从产品的外观要求、模具的基本结构、注塑参数的校核等方面,系统反映模具设计的经过。通过整个设计流程去学习本零件的加工工艺,在出现问题时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并总结经验,加快任务进程。
第1章 塑件工艺性分析
1.1产品建模
本次毕业设计的产品是小锥齿轮,在对实物进行测绘(二维图如图11左所示)后再进行三维建模,本次设计将运用UG软件进行造型,如图11小锥齿轮右所示产品3D图。
图11 小锥齿轮(左) 小锥齿轮(右)
1.2产品分析
建模后,进行塑模的造型检查,检查产品的外轮廓有无破面,产品拔模、壁厚等。如产品有破面,需要进行重新造面,然后将片体缝合,如缝合时发现产品片体拼接处有缝隙,可将产品公差进行调整,公差范围可放宽至0.0254mm,其为UG软件的默认公差,在软件互换时所带有的公差,若缝合任然无效,则需重新做面造型。在得到产品实体后,需要调整产品的出模方向,将产品摆正,即为塑件的脱模方向。在选择脱模方向时,一般选择产品的骨位和螺丝柱的方向,避免产生扣位。利用动态WCS坐标将z轴定在产品中心位置,再利用重定位功能进行摆正。
产品摆正后,则需进行塑件的拔模分析,这是模具设计的重要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来,可分析出产品的脱模斜度,便于产品的出模;二来,可分析出产品在脱模方向上有无扣位,进而判断整套模具的基本结构和布局。三来,可找出产品的分型面。利用斜度功能进行斜率分析,根据图上所示颜色差异,可直观的反映出零件的拔模情况。在一般设计中输入常规值0.5度至0.5度,通过颜色变化分析拔模情况,也进而找出产品的分型面。如图12所示拔模分析。
图12 拔模分析
根据拔模分析,可直观的反映出产品的拔模情况,根据图所示,产品表面规则整齐,无倒扣面,最大外轮廓在产品底面,可知产品的分型面在产品的底面。
1.2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该塑件为POM+30%GF,聚甲醛热塑性结晶聚合物加百分之三十玻纤。该材料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聚甲醛是一种表面光滑、有光泽的硬而致密的材料,淡黄或白色,薄壁部分呈半透明。聚甲醛成形收缩大,韧性好。本次在成形加入30%的玻纤添加剂,提高塑件的强度和刚性,此时塑件韧性会略微降低。收缩率也降低至0.7%0.9%。本次设计去平均收缩率0.8%。
第2章 分型与布局
2.1分型面的选择
在分析产品后则需进行产品分模。分模的意思简单理解为将模具分为动定模,利用产品将模仁分开,得到动定模仁。在分模前,需要放产品的收缩率,本次设计产品选择POM+30%GF材料,其收缩率为O.8%,如图21所示产品收缩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gfzcl/448360.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