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细胞捕获能力的表面微图案的制备(附件)
目录
中文摘要 1
1.绪论 1
1.1癌症的背景现状 1
1.2循环肿瘤细胞 2
1.2.1定义 2
1.2.2 检测 2
1.3微图案技术 3
1.3.1定义 3
1.3.2微图案技术的制备 4
1.4微流控技术 10
2.具有细胞捕获能力的表面微图案的制备 13
2.1实验试剂 13
2.2实验细胞 13
2.3实验仪器 14
2.4实验步骤 14
2.4.1 微图案的制备 14
2.4.2微图案的表征(接触角,扫描电镜) 15
2.4.3细胞捕获实验 15
2.4.4被捕获肿瘤细胞活性实验 16
2.5实验结果与讨论 16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绪论
1.1癌症的背景现状
在医学上,癌症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并且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当然,一些恶性肿瘤并不是根据上述原则命名的,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人们普遍提到的“癌症”习惯通常指所有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癌症一直是中国公众健康的一大挑战。在城市的所有死因中居第一位,而在农村死因中居第二位。肺癌和乳腺癌的负担不断增加,胃肠爱发病率依然很高。这一趋势表明,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总体的癌症负担依然严峻。 应对这一挑战需要综合和多学科的方法。 国家癌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症控制计划自1986年以来一直由卫生部实施。 国家癌症登记计划已经建立。 2012年,以人口为基础的癌症登记处已扩大到222个,人口为2亿。 在罹患癌症风险较高的地区,他们有系统的癌症控制计划。也有些地地方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下降,如林州和磁县。癌症高风险地区的成功经验也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癌症运动。[2]预防计划包括烟草控制、针对婴儿和儿童的乙肝免疫接种、癌症早期检测和诊断。
根据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库比较中国和国外的数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数据库分析并比较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癌症的发病率和总体发病率。中国新的癌症病例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21.8%,占全球全球人口的约19.3%。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与世界上癌症的平均发病率相当。发展中国家的癌症发病压力较大,约占56.97%,发达国家的仅占世界人口的17.66%。中国的癌症死亡率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26.9%。发达地区占世界35.10%的癌症死亡,发展中地区占64.90%。[2]癌症发病率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中国癌症的发病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相对较高的癌症死亡率。这表明,提高预防癌症的意识十分重要。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要想要提高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必须深入理解肿瘤转移的过程以及起因。
1.2循环肿瘤细胞
1.2.1定义
目前,在肿瘤转移研究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研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热点课题。循环肿瘤细胞是外周血中发现的罕见细胞,与实体瘤分开然后进入脉管系统。虽然循环肿瘤细胞生成机制尚不清楚,但从原发肿瘤中分离出循环肿瘤细胞,被认为是理解癌症转移进展的关键。[3]一些原发性肿瘤细胞经历上皮间充质转变过程并且是高度侵入性的,从原发性组织脱落,侵犯基质细胞并进入血液循环,成为循环肿瘤细胞。[3]
目前已在包括肺癌、肝癌、骨癌等癌症患者血液中发现了循环肿瘤细胞,而在健康人体血液中则未发现该类细胞。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体内的CTCs个数已经被认为是评定癌症发展进程、判断癌症是否发生转移的重要指标。因此,CTCs的高效检测,对癌症的筛查、预后、癌症转移和复发的监测以及深入理解癌症转移的机制,进而选择和改进相应的治疗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CTCs的生物物理特性主要包括:(1)密度比血细胞密度大;(2)易团聚成簇;(3)尺寸比血细胞尺寸大;(4)变形能力比血细胞变形能力差。探索和利用CTCs的这些生物物理特性,可以发展出一些无需特异性抗体标记(labelfree)的CTCs分离技术,即基于非亲和力的CTCs捕获方法,如:基于CTCs尺寸较大和变形能力较差,而发展的微孔或微支柱过滤的方法。不过,这类非亲和力方法,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使细胞受到较大的剪切力作用,不利于细胞完整性的保持和进一步鉴定研究。
1.2.2 检测
近年来,CTC检测的临床应用已成为国际肿瘤分期系统的标准之一。[4]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首次将CTC纳入肿瘤检测标志物。[5]CTCs作为一种全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在疾病早期阶段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早期诊断、辅助诊断与肿瘤分期、判断患者预后,治疗过程中可用以进行疗效监测以及指导个体化治疗。在血液中,CTCs的数量极其稀少,进行癌症诊断和研究的先决条件就是有效分离血液中的CTCs。利用CTCs区别于血细胞的一些特有的理化特性,发展相应的捕获和分离技术,实现对CTCs的捕获和分离,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思路。[5]
目前在临床实验中使用的CTC分离和富集有许多技术,一般来讲根据其物理性质和基于亲和性与识别的生物性质以及两者综合利用可分成3类。每种单独的方法都有优有劣:
(1)密度梯度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该分离方法的缺点是一般要求血量较大,且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且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损失CTCs。
(2)细胞过滤技术,该方法优点是对技术、设备要求不高,但缺点是会丢失一小部分直径小于滤膜孔径的CTCs,导至检测灵敏性降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gfzcl/6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