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从唐代发簪看古代文学的宏观与微观

2022-05-15 14:5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文使用文献分析法、综合归纳法、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为了深入的研究唐代发簪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通过举例论证,分别阐述了各个时期发簪发展历史,重点研究了唐代发簪的样式及变化,结合不同时期文学的发展,从宏观上探讨了发簪的历史发展以及古代文学的变化发展。此外,将发簪与古代诗词相联系,从微观角度探索发簪与文学的关系。通过宏观发簪与文学发展的联系及微观诗词中发簪应用两方面的分析,深入探究发簪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对象 1
1.2 课题研究意义 1
1.3 课题研究方法 1
1.4 论文研究工作量 2
2 发簪文化的发展 3
2.1 发簪发展的概况 3
2.2 各个朝代的发簪 4
2.2.1 周朝 4
2.2.2 秦汉时期 5
2.2.3 唐代 5
2.2.4 宋元明时期 5
2.2.5 清代 6
3 唐代发簪与文学 8
3.1 唐代的发簪 8
3.2 古代文学的发展 9
3.3 发簪与古代文学 12
3.3.1 发簪与唐代诗词 12
3.3.2 唐代发簪的社会地位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对象
本论文研究的是发簪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意义以及影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蓬勃历史中,很早很早便有了关于“发簪”的记载。《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发簪”,顾名思义,是古代人们用来装饰以及固定头发的一种东西。“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在辞海里这样解释到。杜甫的《春望》中也写到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我国部分的少数民族至今仍有用簪来固定头发,妆点容貌的做法,不同民族的发簪种类非常之多,历史也及其的悠久,有各个民族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韵味,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1]。
同时,“发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提升,有着不同的材质和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样式,人们在所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中也经常提及“发簪”。所以本课题重点研究唐代的发簪与古代文学,通过研究唐代发簪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来探究发簪与古代文学之间的联系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意义
“发簪”作为古人常用的一种首饰品,是集中华文化与一体的时代产物,有着极为浓重的古代文化特色。“发簪”对于古代人来说,是每日必用的饰物,故我们经常可以在古代文学中看到“发簪”的身影出现,侧面来讲“发簪”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学的一个特殊切入点,也是我们研究古人生活习性的一个研究方面,对于现代文学工作者研究古代文学及古代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同理古代文学中“发簪”的出现频率以及“发簪”在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使用和寄托古代文人思想情感的作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来研究“发簪”在古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类型的发簪有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也蕴含着不同的时代意义。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其繁荣开放的文化背景以及蓬勃昌盛的诗词文化对于我们研究发簪与文学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和发簪关系意义的重要时期。
1.3 课题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对比分析法、综合归纳法、文献分析法。
去图书馆查阅书籍,研究古代不同时期发饰的发展及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发饰发展的影响,查阅史籍以及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
通过网络搜集和寻找关于发簪文化的发展以及古代文学的发展史,通过搜索国内外的各大网站、以及研究前人学者们的文献来充实论文的丰富性与严谨性,做到有据可依,有点可论。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时刻关注了解本选题有关的国内外首饰动态。走访博物馆等保存有文物的地方,找寻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发簪发饰文物,了解出土时间及年份,了解相应文物对应的历史时期及相应的文化,充实论文的内容。
总结唐代以及历史上各个朝代发簪文化发展变化的情况,研究从古至今文学的发展变化,根据时代的不同,以不同的方法去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发簪与古代文学的关系,重点从唐代的发簪文化来看古代文学的宏观与微观方面,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并丰富下面的论文。
1.4 论文研究工作量
本论文耗时六个月,包括前期的课题研究、资料查询、咨询老师专家等工作,中期前往图书馆查找相关的文献书籍,以及在互联网上查询资料并做初步编辑,后期总结资料,提炼内容编辑成文。期间共查阅五本古籍,上百网站,在书中拍摄图片以及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图片等(如表1.1)。
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2月1日1月1日
研究审题,观察现代女子的妆容首饰,前往深圳市博物馆、艺术馆观看研究古代发簪。
1月8日2月 1 日
初步编写论文,提交指导老师审阅;利用互联网查阅上百网站并补充丰富论文。
2月3日2月30 日
在工作之余利用时间,修改最终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审核。完成工作任务量。
3月1日4月25 日
前往图书馆,深入研究查阅了五本古籍如《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和《全唐诗》等,准备论文的书写材料。
4月26日5月20日
准备最终论文定稿、答辩材料以及答辩所使用的PPT。
表1.1 毕业论文编写时间及工作量
2 发簪文化的发展
2.1 发簪发展的概况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谈论历史上的首饰,我们大多数都会想到戒指、耳环、项链、手镯等多数佩戴于身上的装饰物品,而“发簪”随着时代的发展却慢慢的被人遗忘,甚至于被现代社会的人们所淘汰。“簪”的本名为“笄”,是古人日常插、定头发的物品,是古人用来装饰头发的物品,古时人人都会使用簪作为装饰物。顾名思义,“发簪”是人们用来固定头发的东西[2]。它的主要用途不外其二:一是为了固定头发,二是为了固定人们头上的冠,无论男女都会使用。自汉代之后,簪子的佩戴使用不受传统利益的约束,开始向着多元化美观化发展。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材质制成的发簪,有骨簪、竹簪、荆簪、蚌簪、陶簪、石簪、木簪、玉簪、金簪、铜簪、象牙簪、牛角簪及玳瑁簪等等。还有的簪的首部被雕刻成花鸟等自然装饰图案,或着用珠宝玉石去点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gfzcl/7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