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金银器及文化特征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现状 1
1.2 历史文化背景 2
1.3 研究意义 2
1.4 研究方法及 资料来源 2
1.5 论文工作量 2
2 元代历史文化概述 4
2.1 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 4
2.2 继承中原文化 学习接纳西方文化 4
2.3 具有宗教文化特色 4
2.4 中外文化交流 4
2.5小结 5
3 元代金银器的主要类型 6
3.1 首饰 6
3.1.1 簪 6
3.1.2 耳饰 9
3.1.3 冠饰 9
3.1.4 指环 11
3.1.5 其他 11
3.2 小结 11
4 元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 13
4.1 概述 13
4.2 工艺类别 13
4.2.1 锻打锤揲工艺 13
4.2.2 掐丝工艺 14
4.2.3 镶嵌工艺 14
4.2.4 圆雕工艺 14
4.2.5 镂雕工艺 15
4.3 工艺特点小结 15
5 首饰纹饰 16
5.1 纹饰种类 16
5.1.1 花卉纹图案 16
5.1.3 宗教图案 17
5.2 小结 17
6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1 绪论
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第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个王朝,在13世纪成吉思汗统治的漫长岁月里,蒙古族一直有马背民族之称,由于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其特点与历代王朝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蒙古族文化。金银器具有收藏价值、艺术价值,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展示自己魅力和身份的最佳首饰,它表征了时间的方向。金银器的研究历史是一个时期的生产力、物质文化和美学思想发展水平的历史风格的反映[1]。
元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金银器逐渐从皇室贵族走向普通平民。与上一代相比,元代金银首饰的种类和风格发生了变化。审美风格的变化是影响金银器风格和风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制造过程还对器具的形状和装饰产生直接影响。社会奢侈品的流行趋势十分普遍,人们对服装上的标新立异的追求导致对金银首饰的需求增加,而金银首饰则更多地涉及婚姻、丧葬、布施等民间活动以及人际交往、节日庆典等。与此同时,很大一部分金银器来自民间黄金和银匠手中。这些金银器装饰精美、工艺精湛,融入自己的游牧文化,充分展现了元代民间金银匠的优秀能力。
在许多出土文物中,金银制品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材料可以得到充分保存,因此,出土的金银器对于研究元朝文化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元代的金银制品在宋代金银制品的工艺、纹饰等特点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他们时代的独特风格。还有,黄金和白银本身就具有自然和社会属性,融合了经济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等多种价值[2]。
笔者对元代金银器的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按照用途进行分类,通过不同金银器的纹饰、工艺特征研究,探讨元代的文化特征。
1.1 研究现状
元朝没有统治中原之前是一个游牧民族,人民习惯和习俗与其他朝代不同。在没有实质性记载的情况下,许多习俗和习惯都是民间百姓口耳相传,且由于蒙古国传统的葬俗和秘密传统,缺乏实质性依据。此外,历史记录的不完整以及纪实记少,没有明显的墓葬纪年,导致对元代的研究变得困难。特别是在北方草原地区,作为皇家贵族的故乡,发现金银器的数量很少。虽然目前元代的金银器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但北部草原地区的内蒙古出土数量较少[2]。目前,仅发现了二十多批金银器,加之历史文献资料很少,因此很难成为将研究构成一个系统,这使得研究难度加大,研究成果略显薄弱少。
目前,在中国金银器研究中,许多专家更加关注唐、汉时期的金银器,成果颇多。而元代的金银器研究则相对较少,较为系统的、专门性的著作较少,各类研究也是松散稀疏[3]。
1.2 历史文化背景
在元代,金银器空前盛行,不仅在宫廷中使用,民间的使用也是极其多的,在《元史》中就有记载,下设金银器制作机构,专门制作用于皇室和贵族使用的金银器具[4]。当时以苏州为中心的金银手工业是最发达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金银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满足大众的需求,而许多能工巧匠工匠专门从事金银制作,在首饰金银器制作上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度,并形成了影响后世的诸如“御仙花”“满池娇”“孟家蝉”等花卉图案。
1.3 研究意义
本文以将元代出土的金银器考古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尝试从出土的金银器进行特点整理,从而对元代金银器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5]。另外,可以间接补充元代的经济、科技、丧葬习俗、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笔者通过搜集的历史文献、出土文物的整理,对所收集到的有关元代金银器,尤其是金银首饰进行了整理,在首饰类型、制作工艺、纹饰等方面综合进行研究,以此来了解元代的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在研究材料上广泛搜集各种有关的期刊、历史文献、历史博物馆藏品等,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知识、图片、信息。
1.5 论文工作量
表 1.1 论文工作量
序号
内容
完成地点
数量
1
走访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咸阳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3
2
浏览网站
百度、微信公众号、搜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gfzcl/7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