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功能性有机硅密封胶的制备(附件)【字数:20851】

2022-11-09 10:4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摘 要现代的建筑逐渐趋于高层化,如果发生火灾,后果难以想象。所以高层建筑所用材料必须要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候性能和阻燃性能。通过改变配方的种类和用量,使密封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改变填料或增加阻燃剂使密封胶具有力学性能优良、价格低廉、阻燃性能良好的性能。本课题主要研究107胶的黏度、碳酸钙和气相白炭黑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与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催化剂的用量等对RTV-1硅橡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得出性能最好的一组数据,然后通过加入APP阻燃剂或氢氧化铝与APP阻燃剂复配进行阻燃性能改性,并研究APP阻燃剂的量对RTV-1硅橡胶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100份粘度为80Pa∙s的107硅橡胶,10份201硅油,100份纳米碳酸钙,10份气相白炭黑,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与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比例为8:4,偶联剂使用两份KH-560,0.1份催化剂时,密封胶的各种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可以达到2.5MPa,断裂伸长率可以达到900%,邵尔A硬度为40,综合性能较好。在此基础上,我们选用APP阻燃剂单独进行阻燃改性时,当加入50份APP阻燃剂才达到UL94V-0等级,十次明燃时间为45s。而当使用APP阻燃剂与氢氧化铝复配改性时,APP即使加入很少量就可以达到UL94V-0等级,当APP加入30份时,密封胶的十次明燃时间为20s。所以使用APP阻燃剂与氢氧化铝复配阻燃剂时,阻燃效果较好。关键词硅酮密封胶;阻燃硅橡胶;纳米碳酸钙;聚磷酸铵;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胶黏剂与密封胶简介 1
1.1.1 胶黏剂与密封胶发展历史 1
1.1.2 胶黏剂和密封胶的分类 1
1.1.3 胶黏剂和密封胶应用理论 1
1.1.4 胶黏剂与密封胶的特点 3
1.2 有机硅密封胶 3
1.2.1 有机硅密封胶简介 3
1.2.2 有机硅密封胶分类 4
1.2.3 有机硅密封胶特性 5
1.2.4 有机硅密封胶的研究现状 6
1.3 脱酮肟型RTV1有机硅密封胶 6
1.3.1 脱酮肟型RTV1有机硅密封胶的特点 7
1.3.2 脱酮肟型RTV1有机硅密封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胶的组成和制备方法 7
1.3.3 脱酮肟型RTV1有机硅密封胶填料的补强机理 8
1.3.4 脱酮肟型RTV1有机硅密封胶的固化原理 9
1.3.5 脱酮肟型RTV1有机硅密封胶的研究现状 10
1.4 密封胶阻燃剂 10
1.4.1 阻燃剂分类 10
1.4.2 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11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 13
2.1 实验原料 13
2.2 实验仪器 13
2.3 实验步骤 14
2.4 实验设计 14
2.5 测试与表征 18
2.5.1 力学性能测试 18
2.5.2 硬度测试 18
2.5.3 表干时间测试 19
2.5.4 阻燃性能测试 19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20
3.1 力学性能与硬度 20
3.1.1 硅橡胶粘度对力学性能与硬度的影响 20
3.1.2 纳米碳酸钙的量对力学性能和硬度的影响 22
3.1.4 交联剂比例对力学性能和硬度的影响 25
3.1.5 偶联剂对密封胶力学性能和硬度的影响 27
3.1.6 气相白炭黑对密封胶的力学性能和硬度的影响 28
3.2 表干时间 28
3.2.1 纳米碳酸钙的量对表干时间的影响 28
3.2.2 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的量对表干时间的影响 29
3.2.3 交联剂比例对表干时间的影响 29
3.2.4 偶联剂对表干时间的影响 30
3.2.5 催化剂含量对表干时间的影响 30
3.3 阻燃性能分析 30
3.3.1 APP阻燃剂单独对阻燃性的影响 30
3.3.2 氢氧化铝与APP阻燃剂复配对阻燃性的影响 32
结 论 34
致 谢 35
参 考 文 献 36
第一章 绪论
1.1 胶黏剂与密封胶简介
1.1.1 胶黏剂与密封胶发展历史
胶黏剂从刚开始的简单粘接到现在的具有各种特色功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会简单的将水和黏土混合起来用作胶黏剂。大概十几年前,我生活的地方还是用泥土粘接砖头来盖房子,不过现在都已经改用了水泥和沙子。陶瓷是我国最为辉煌的一项成就,China一词足以证明我国在制陶方面的辉煌成就。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普通的胶黏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所以一系列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制的功能胶黏剂应运而生,例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氯丁橡胶、酚醛丁氰胶等等。
密封胶是指材料可以随着表面形状改变而改变,不易流淌,具有一定粘度的密封材料。一般是用来填充连接处的空隙,起到密封作用的胶黏剂。早在1943年,Thiokol公司就研制出第一个弹性密封胶——聚硫密封胶;20世纪60年代研发出了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弹性密封胶、丁基橡胶密封胶和聚丙烯酸酯系密封胶;20世纪70年代研发出了单组分和双组分聚氨酯弹性密封胶、丁苯橡胶乳液密封胶和双组分硅酮密封胶;后来又研发出了端硅烷基聚醚弹性密封胶和端硅烷基聚氨酯密封胶[1]。
1.1.2 胶黏剂和密封胶的分类
胶黏剂和密封胶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种类,至今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不过大致的分类方法有:按基料分类;按固化方法分类;按形态分类;按施工后的性能分类;按使用用途分类。其中一种胶黏剂分类方法如图1.1所示。
1.1.3 胶黏剂和密封胶应用理论
吸附理论
吸附理论被认为是胶黏剂应用的主要理论,它主要是固体表面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胶黏剂结合在一起。当胶黏剂分子与固体表面充分接触之后,由氢键和范德华力产生的结合力非常大,不过这需要分子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小,不然很难产生分子间作用力。当分子通过热运动充分结合表面之后,胶黏剂开始固化,这样两个表面就被分子间作用力牢牢的固定住了。不过分子间作用力有时会处于次要因素,因为在某些场合中,有可能是其他作用理论处于主导地位。
/图11 胶黏剂的分类[2]
化学键形成理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gfzcl/7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