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有机葡萄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2021-01-19 17:3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有机葡萄种植产业在我国已经兴起多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产地环境适宜性的评价,出现了种种的问题。本文针对有机葡萄产地环境中,影响有机葡萄生长的各个因素,包括特有的有机生产中对水、土、气质量的要求,同时还加入了环境制约因子、品种制约因子、气候制约因子、生产制约因子和市场制约因子评估到环境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中,通过各因素的权重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能更科学和全面指导有机葡萄生产基地的选择,也有利于有机认证过程中对产地环境适宜性的判断。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
1.1 研究方法 3
1.2 技术路线 3
2 有机葡萄适宜性评价研究 4
2.1 适宜性评价原理 4
2.1.1 适宜性评价概念 4
2.1.2 适宜性评价原则 4
2.2 适宜性评价程序 4
2.2.1 确立评价单元 4
2.2.2 确立适宜性评价模型 5
3 指标体系的研究 5
3.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5
3.2 指标体系的设置 6
3.3 适宜性评价制约因子 6
3.3.1 环境制约因子 6
3.3.2 品种制约因子 6
3.3.3 气候制约因子 7
3.3.4 生产制约因子 8
3.3.5 社会制约因子 8
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9
3.4.1 权重计算方法 9
3.4.2 层次分析法(“AHP”法) 9
4 产地环境水、土、气质量评价方法 10
4.1 产地环境监测指标的选取 11
4.2 产地环境质量监测 12
4.2.1 水质监测 12
4.2.2 土壤监测 12
4.2.3 空气监测 12
4.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13
4.3.1 单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因子评价 13
4.3.2 综合污染指数法(尼梅罗污染指数法) 13
5 结果展望与不足 13
5.1 结果展望 13
5.2 不足之处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有机葡萄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引言
引言
研究背景
“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计划:2014年由国家认监委组织确立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优势特色有机产品认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本文针对该项目中“有机产品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家认证认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对有机葡萄这类消费者关注度高、有机生产风险较大的农产品,开展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根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数据统计,2013年世界葡萄种植总面积达到7155186公顷,总产量达到77181121.92吨。其中中国在2013年中,总面积为730000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13.20%,排在世界第三位;总产量为11550024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96%,排在世界第一位。在经历了近10 年的快速发展之后, 最近几年葡萄总栽培面积呈下降趋势, 其中我国北方主栽的鲜食葡萄品种巨峰葡萄园减少较多, 而优新品种和酿酒葡萄栽培面积仍呈上升趋势,反映出了市场对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的作用[1] ,在葡萄产业的结构调整中,有机葡萄的出现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又一方向。我国幅员辽阔,有诸多适合有机葡萄种植的区域,发展有机葡萄种植也是帮助当地农民增收,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帮助解决现代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质量下降,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给环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等。还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据美国的研究报道,有机农业成本比常规农业要少40%,而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有机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发展有机农业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另外,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更多地向社会提供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满足人们对对食品安全的需求[2]。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有机果品的生产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法国[3]1998 年有机葡萄栽培的面积为7550hm2 , 比1997 年增加30 %, 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匈牙利从1995年开始进行葡萄的有机栽培;希腊有机葡萄的面积从1981 年的10 .3hm2 , 发展到1999 年的1750hm2 ,占总面积的1 .3 %;南非29hm2 获得了有机葡萄生产证书, 52hm2 在转换期内。各个国家有机葡萄栽培的面积在不断增加, 欧洲除法国、希腊外, 其它各国对有机果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4]。
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质量和信任危机: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存在已久,葡萄产业也不可幸免。我国在鲜食葡萄生产上,尚未实现严格的标准化管理,近年来大量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盲目追求早熟和大粒化,使果实含糖量降低,对鲜食葡萄品质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很多葡萄种植者缺乏商品意识和质量观念,单纯追求高产量,忽视果品质量,造成着色不良、果穗果粒不整齐、含糖量低,品质差。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葡萄品质不达标[6]。有机葡萄本身就是要求在种植中严格管理,生产出让消费者安全放心的产品,由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信任危机也被无限放大,亟待解决,保证产品质量,维持良好信誉才是解决的问题的根本之道。
缺乏适宜的评价体系:虽然我国有机产品标准对有机葡萄产地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对于产地环境的评价方法则没有提出明确规范。评价对象仅限于水、土、气等环境质量指标,缺乏对产地周边生态环境、潜在污染风险影响、生长条件、产地气候、葡萄品种、生产过程中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资本的投入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评估,评价指标不够全面,需要建立新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技术规范,确保评估选择的生产基地真正满足有机生产的要求。
1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1研究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hxyhj/4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