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慢城与古镇在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上的比较研究

2021-03-07 15:3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总结概括了慢城、古镇两者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总结国内外案例,归纳慢城的发展模式为自然发展型、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自下而上的组织联盟型以及综合发展型四种,古镇的发展模式为乡镇企业经营、国有企业经营、上市股份制公司经营和整体租赁经营四种模式。具体以南京高淳桠溪国际慢城和浙江乌镇为例,具体从宏观管理层面和微观运行层面对两者在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上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乌镇应借鉴学习慢城的“慢”理念,优化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讨论了古镇发展成为慢城的可能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文献回顾2
1.1慢城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研究2
1.2古镇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研究2
2慢城的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3
2.1慢城的发展模式3
2.1.1以农业为支柱产业,自然发展而成的慢城3
2.1.2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行实施的发展模式3
2.1.3组织干涉并与政府、民众三方共建的发展模式3
2.1.4不断调整优化模式,灵活机动性较强的慢城3
2.2慢城的空间布局3
3古镇的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 4
3.1古镇的发展模式4
3.1.1经营灵活但自主性不足的乡镇企业经营模式4
3.1.2经营和融资能力强但难以市场化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4
3.1.3运作透明规范,保护与开发并行的上市股份制公司经营模式4
3.1.4市场化程度高,兼顾古镇保护的整体租赁经营模式4
3.2古镇的空间布局4
4慢城与古镇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的比较分析 5
4.1发展模式比较5
4.2空间布局比较5
4.2.1桠溪慢城与乌镇都具有相对合理的空间规划5
4.2.2桠溪慢城在公共基础设施与慢行系统方面优于乌镇7
4.3慢城给乌镇的启迪以及乌镇发展成为慢城的可能性9
5结果与分析 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 慢城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空间规划示意图6
图2 乌镇空间规划示意图7
图3 乌镇街巷空间7
图4 乌镇特色景点7
图5 慢城电瓶车道8
图6 慢城自行车8
图7 乌镇拟建立的慢行系统8
图8 乌镇水道9
图9 乌镇枕水建筑9
表1 慢城8条公约9
慢城与古镇在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上的比较研究
引言
引言
“慢城”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兴起于十几年前的欧洲发达国家。践行慢城这种发展模式的城市大多以“慢城”为名,故本文提及的“慢城”为城市之名。李莉给出了慢城的定义,认为慢城是指有一定的人口数量限制的地区,其倡导绿色生活,发展传统手工业,没有快餐店等,并满足慢城协会的各项规定。 [1]在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慢城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城市个性的维持都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古镇一般是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大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热度居高不下的古镇旅游,历史悠久的古镇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古镇景区在发展迅猛,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一些环境与生态方面的问题也露出了端倪,如何在古镇的旅游开发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传统文化、民俗习惯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因为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通过对古镇的发展模式的调查及分析,探究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古镇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利益与传统文化、遗产遗迹等之间的矛盾,保护好古镇原有文化底蕴与风貌,是一个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而慢城是国外近年来兴起并繁荣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中小城镇的发展、规划有着较大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本研究对慢城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进行梳理、分析,并与古镇的发展模式做比较分析,以南京高淳桠溪国际慢城与乌镇为例,试图在慢城关于生态环境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的成功之处提炼总结,分析出慢城发展模式中能有效借鉴在古镇发展上的模式方法,并探讨古镇发展成为慢城的可能性,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1 文献回顾
1.1 慢城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研究
高雪曦、孙博通过对国外慢城的分析,认为国外慢城的发展模式是注重“人性维度”,“人性维度”指的是人与城市之间最亲密的接触尺度。其认为慢城之所以有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在于维持了适合步行、适合停留、适合坐下、适合会面、适合体现的人性维度。[2] 赵四东等通过分析现有慢城发展形成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将慢城发展模式划分成了四类:原先即具有慢城特点的自然发展型、广泛政党参与的政府主导型、自下而上的组织联盟型以及综合发展型。 [3]
慢城理念对小城镇特色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朱晓清等认为小城镇可在慢城理念下建立起自己的风格,保护小城镇已有文化风貌,以传统手工艺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观光产业、有机农业等[4]。
陶特立等将慢城理念运用于常州市湟里小镇规划中,结合其地理文化背景组织了三个慢性核,同时以滨水空间、古街空间等构建慢行的公共活动空间[5]。而严玉蕾则将慢社区理念实践于小城镇中,构建良好的社区功能以及慢行系统,搭建地方传统文化、技能、风俗等的展示交流空间。 [6]
1.2 古镇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研究
卞显红认为不同的古镇有不同的保护与开发定位,有一定的共性但也都有各自的特色,基于江南水乡古镇的特色化发展模式,其归纳为周庄模式、乌镇模式、朱家角模式、南浔模式和同里模式六种。并对这六种模式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出各种模式的优劣之处,并分别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措施。[7]同样以江南古镇为样本的邓蜀阳、郑世中则依据不同的要素,将江南古镇的发展模式概括为隶属于乡镇政府的乡镇企业经营模式、隶属于上级政府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上市股份制公司经营模式和整体租赁经营模式四种,并对比了各自的特点以及其发展模式的优劣。[8]
朱莎等以乌镇为例,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论依据,对中国古镇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挖掘古镇文化传承和利益发展能够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9]孙媛媛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的方式,得出了龙兴古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建议。[10]
张冬婷,邱扶东对国内外古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出目前古镇发展模式中存在生态环境、文化氛围遭受破坏的情况,并探索了古镇的可持续发展。[11]阮仪三、袁菲对比分析了六大古镇的发展特征,回顾了江南古镇发展模式的历程,总结出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2][13]
2 慢城的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
2.1 慢城的发展模式
慢城的“慢”不是仅是指速度上的慢,而是想告诉生活在快脚步中的人要放慢生活节奏,关注内心、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等,并通过这种“慢”的生活方式来放松身心并提高生活质量,追求人之间以及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慢城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寻求快节奏生活、快节奏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与自然、人文、传统相协调的一种生活方式。慢城的核心发展理念可归结为和谐发展,包括人、自然、城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而由于各地发展环境和背景的差异,在遵循同一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各地将自身的传统文化等特色融入慢城建设与发展中,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慢城。依据国内外慢城发展中与主导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主导体作用的不同,慢城的发展模式可划分为以下四类。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hxyhj/5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