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景观分类与土系分类关系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研究方案2
1.1研究目的2
1.2研究内容2
1.3技术路线2
1.4研究区概况3
2结果与分析3
2.1微景观分类3
2.1.1分类体系构建3
2.1.2微景观解译图3
2.2土系分类5
2.2.1土系分类原则5
2.2.2土系类型6
2.2.3土系分布6
3结论6
3.1主要结论6
3.2展望7
致谢7
参考文献8
目录
图1土地利用类型分类4
图2景观图与坡度图海拔图叠加图4
图3核心土系分布图6
表1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海拔对比4
表2微景观命名5
表3土系分类6
微景观分类与土系分类关系研究
引言
引言
在土壤分类中,我们划分出了很多层次的类别,其中最细致、最低层的分类便是土系。在同种母质中,若有相同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土层并且它们的排列也相同,则称这些土壤为同一土系。
我国土壤系统的分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研究。第一阶段是1930年到1940年的马伯特土壤分类;第二阶段是经历了两次土壤普查总结出的发生学分类,时间大概在1950年到1980年左右;第三阶段就是我们的现代土壤分类,这一阶段的研究大致从9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还很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弱,土壤的基层分类也就是土系的分类还没有完善,仍在继续。
回顾我国土壤分类的研究历程,我们真正开始系统地研究土壤分类,也就是第一阶段的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当时世界上普遍的分类方法是马伯特土壤分类,这一分类系统源于美国,进而推广到全世界,我国当时的研究也是学习了这种土壤分类系统的精髓。这一阶段的研究虽然很短暂,但开创了我们这一领域研究的先河,在我国土壤分类的灿烂历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在本过程创建出的基本单元为土类,土类作为一个高级单元,它的划分依据是气候和生物因素。基层单元土系的分类则主要依照土壤实体单元[2]。
自1954年起,我国开始学习前苏联的地理发生分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土壤普查。在有了国家自己的数据后,我们的研究也渐渐完善成熟起来。在这种分类系统中,土壤被分为了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七级[3]。但发生学分类的缺点是与国际通行的方法不一致,分类名称不同,我们必须把发生学系统下创立的名称与国际统一,让我国的研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980年左右,我国土壤科学家不断探索,出版了各种分类检索的书本刊物,这些出版物奠定了我们今后研究的基础。在这本出版物过后,科学家们在理论方面深入研究,又修订出《中国土壤系统。这本书是我国土壤研究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国的研究从定性研究发展到了定量研究,我国首次制定出了自己完善的检索系统[4]。
景观是一个区域综合体,一个景观中包含了许多自然信息,还包括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过程与结果,重复的格局就形成了一个区域,反映了生物、气候和人为扰动等综合特征。
对景观进行分类要掌握的本质是,景观内部资源要素的分布以及物质能量交换的形式,还要把握人为干扰对景观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找到景观空间形态、植被覆盖、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制定一定的规则对这要要素进行分类,并设定指标反映他们的差异。这时我们可初步划分出一些景观体系。
景观分类实质上对土地分类的一个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思想继承了土地分类的精髓,注重将系统中的多个要素进行归纳整合。同时它的分类方法采用的是发生分类,侧重研究土地形成的过程,与景观因子相结合,找到不同景观的形态的异同,进行综合分类。景观和土系的联系十分紧密,它们就像镜子互相反映着对方的特征[2]。目前景观最小的分类单元是景观相,对更小的尺度,比如微景观分类还没有涉足。但土系分类是一种精细工作,常规的景观分类图不能满足土系分类的一些要求。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微景观领域,以适应土系分类。
1研究方案
1.1研究目的
土壤分类研究到现在,对于土类——高级分类的研究已基本告一段落,目前研究的缺口是基层单元土系的分类。土系是目前最细致的分类级别,所以它更精确,对土壤类型的解释更单一更确定,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我们需要的更多信息[5]。但是,我国潜在土系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尚不足的 5%,土系数量也仅为美国的4.5%,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单元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目前有一些学者提出可以从景观的角度对土系进行研究,即从地上推理到地下部分,建立起土壤—景观模式[6]。
景观和土系的联系十分紧密,它们就像镜子互相反映着对方的特征。但目前我国对景观与土系的关系研究还很薄弱,对更细致的微景观与土系的关系研究更是空白。本文就是针对这个缺口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究微景观与土系的关系,旨在解决现有景观分类制图不能满足土系分类要求的问题。
1.2研究内容
本文对微景观进行探讨,以适应土系分类的要求。我国目前对景观与土系的关系研究还很薄弱,对更细致的微景观与土系的关系研究更是空白。本文就是针对这个缺口,进行微景观体系构建并根据此体系进行解译制图,将微景观分类。同时对研究区土系调查、分类。从中观察总结两者间的联系。
1.3技术路线
(1)首先明确研究目的,根据本次研究要探究出微景观分类体系,以及通过观察分类结果与土系的关系,总结微景观分类与土系分类的关系。根据研究内容选取合适的研究区域—句容市。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hxyhj/5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