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硫还原菌处理六价铬的还原途径(附件)【字数:7154】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1.1菌种来源 2
1.1.2培养基2
1.1.3溶液配制2
1.2方法3
1.2.1步骤准备3
1.2.2分析方法3
2结果与分析3
2.1结果3
2.1.1测定S0的标准曲线 3
2.1.2Cr(VI)的含量变化曲线4
2.1.3硫生物还原Cr(Ⅵ)过程中的硫平衡 4
2.1.4TOC的含量变化曲线5
2.1.5在还原过程中的pH变化情况6
2.1.6各实验组的颜色变化分析6
2.2分析7
3讨论7
3.1测定Cr(VI)需注意的问题7
3.2有效避免Cr(III)对Cr(VI)测定的干扰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测定S0的标准曲线3
图2 Cr(VI)的含量变化曲线4
图3 硫生物还原Cr(Ⅵ)过程中的硫平衡5
图4 TOC的含量变化曲线5
图5 还原过程中的pH变化情况6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图6 含铬废水还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7
嗜酸性硫还原菌处理六价铬的还原途径
引言
引言
但这些是只是六价铬的特性,铬金属、三价和四价铬并不具有这些致命的毒性。而Cr(III)毒性小且主要以不易溶的Cr(OH)3的形式存在。目前,去除工业废水中六价铬离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化学还原沉淀法、物理化学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生物处理法以及其它综合处理方法。但化学还原还原沉淀法需要加入大量的沉淀剂,生产时间耗时长并且过滤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渣,成本过高且垃圾废物处理麻烦,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近来废弃生物材料因为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和环保等特点而在重金属废水治理方面受到各方关注,已有将农业副产品如木屑、树皮、果皮等非活体生物材料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研究,但此类材料对Cr(VI)的吸附容量有限,需要的材料体积较大,因此还不能进行大量投入和广泛的应用。有的小型企业用粉煤灰、电石糊等废料中和。含铬废水在考虑选择化学还原沉淀方法和还原剂、沉淀剂时,不仅要考虑铬的还原和去除效率,还要考虑药剂的来源和成本。同时,也应考虑沉淀污泥处置和利用的可能性。
物理化学吸附法,将废水通过多孔性固体吸附剂使其中溶解性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吸附到吸附剂的废水处理技术。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硅藻土、硅胶、分子筛等,其中以活性炭使用为广泛。吸附树脂亦称高分子吸附剂,是一类高度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孔结构。吸附树脂处理有机废水,与普通活性炭相比,具有适用范围宽、吸附效果好、脱附再生容易、树脂性能稳定等许多优点。随着各种新型树脂的研制成功,离子交换技术在金属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前景。根据金属工业废水中需去除离子的不同,筛选出对需去除离子有较高选择性的合理树脂是应用该技术的关键。该技术在应用之前,应对所选树脂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同时用所选树脂对特定废水需进行大量实验,确定出最佳去除率时溶液的PH值、溶液浓度、树脂用量、接触时间和运行条件等。离子交换技术在治理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同时可实现金属的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对增加可利用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要扩大该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领域,应提高树脂的强度和耐用性,使之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加强交换设备和树脂的规范化工作,为该技术的普及创造条件,但此技术在研制新型树脂的问题上还没有攻克难关。
而生物法处理含铬废水占用土地面积小,因而成本低,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利用微生物的繁殖代谢活动来降解重金属铬,消耗少而且效率高,工艺操作管理方便而且可靠;适用于大、中、小型电镀厂中的废水处理过程,适用性强;在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中被广泛采用,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本实验利用硫还原菌将S0还原成S2来将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且适量的三价铬对人体健康有益。生成的金属沉渣量小,废渣具有经济、高效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环保方便;而且硫还原菌菌群容易驯化培养,操作过程简化不繁琐,资金投入少但效率高,降低了处理废水的成本。本实验目的在于探究硫还原菌对六价铬的还原途径。对于可能存在的还原途径列出了以下四种可能:硫还原菌通过产生的硫离子间接还原Cr(VI)、微生物对Cr(VI)的吸附作用、有机物对Cr(VI)的吸附作用、硫还原菌通过电子传递直接还原Cr(VI),此结论可以为为处理酸性含铬废水的处理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为生物法除铬提供一条新且有效的处理思路,并且为实际处理电镀厂的废水提供理论依据,尽量减少六价铬废水的排放,以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菌种来源
本研究中使用的硫还原菌菌群为无锡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驯化得到的以硫还原菌脱硫菌属Desulfurella sp.为主的厌氧污泥。(张鹏飞,2017)
1.1.2 培养基
试验中用到的培养基为硫还原菌厌氧基础培养基(BM培养基),培养基的配置参考Florentino等人的方法(Florentino et al.,2015)。
液体培养基成分(g/L) KH2PO4(0.41); Na 2HPO 412H 2 O (0.53); NH 4Cl(0.3); NaCl(0.3); MgCl 26H 2O(0.1); CaCl 22H 2O(0.11);酵母膏(0.1);乙酸(0.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hxyhj/56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