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活性氮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字数:17852】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 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
1.1 中国氮肥施用情况 1
1.2 氮肥的积极作用 1
1.3 氮肥的消极作用 1
2 活性氮损失途径 2
2.1 氨挥发损失 2
2.2 氮淋洗与径流损失 3
2.3 氧化亚氮排放损失 4
3 农田活性氮计量方法 5
4 研究内容 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7
1 数据来源 7
2 计量方法 7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9
1 氨挥发排放损失 9
2 氧化亚氮排放损失 11
3 氮氧化物排放损失 13
4 氮淋洗及径流排放损失 15
4.1氮淋洗排放损失 15
4.2氮径流排放损失 17
5 活性氮损失总量 19
6 讨论 21
6.1 研究结果可信度分析 21
6.2 不同作物活性氮损失量对比分析 22
6.3 活性氮不同损失途径减排措施 23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24
1 结论 24
2 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致 谢 28
中国农田活性氮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
摘 要
氮肥作为目前世界上生产量与施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在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以活性氮损失的形式对大气环境、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土壤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农田活性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损失量可为探索活性氮减排措施、解决活性氮污染问题提供参考及建议。本研究收集了包括大麦、棉花、花生、玉米、小米、土豆、油菜、高粱、大豆、甜菜、甘蔗、向日葵、小麦、蔬菜及水稻十五种农作物的氮肥施用数据,并将其归类分为粮食作物、豆类、经济作物、油料作物以及蔬菜五大类作物,结合中国九大农业区,利用排放因子方法计算氨挥发损失、氧化亚氮排放损失、氮氧化物排放损失以及氮径流及氮淋洗排放损失的活性氮损失量,再利用ARCG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IS软件绘图,得到活性氮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的活性氮排放强度为4.52~84.05kghm2,其中水稻的活性氮排放强度最高,而大豆的排放强度最低。对于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排放强度分别为84.05kghm2、28.17kghm2、20.08kghm2。对比不同农业区,发现长江中下游区的活性氮排放强度最高,为57.58kghm2;东北区活性氮排放强度最低,为18.47kghm2。2018年中国作物生产的活性氮损失总量为4751.98Gg,其中粮食作物占比最高,为73.80%,其次是蔬菜(17.63%)、经济作物(4.13%)和油料作物(3.72%),豆类排放最低,为0.02%。对比不同活性氮损失途径,发现中国农田活性氮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与氮素径流和淋洗,损失总量分别为2740.06 Gg和1715.75 Gg,氧化亚氮排放和氮氧化物排放损失总量为177.21 Gg和118.96 Gg。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hxyhj/60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