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镉共存对粘红酵母的毒理学机制研究【字数:13266】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 镉的毒性机理 1
2 细胞解毒机制 1
3 酵母的抗性机制 2
4 铅镉的竞争效应 3
5 高通量测序 4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5
1 样品采集 5
1.1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5
1. 2粘红酵母 5
2 实验设计 5
2. 1 粘红酵母在铅镉共存体系下的培养 5
2. 2 生物量、铅镉去除率 5
2.3 EPS中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 6
2. 4 SEM、TEM样品的制备 6
2. 5转录组分析 6
3 测定方法与仪器设备 7
4 统计分析 7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8
1 铅的添加对粘红酵母细胞数的影响 8
2 铅的添加对镉去除率的影响 8
3 多糖和蛋白含量的变化 9
4 SEM对细胞外部形貌观察 10
5 TEM对细胞内部形貌观察 12
6 转录组结果分析 14
第四章 讨论 17
1 镉的毒性与铅毒性的区别 17
2 铅的添加对镉毒性的影响 17
3 EPS中多糖和蛋白含量变化趋势 17
4 细胞膜和细胞壁在多种重金属刺激下的形态差异 18
5 细胞增殖在抵御重金属侵害中的作用 18
6 转录组分析 18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9
1 铅的添加能降低镉对Rho细胞的毒性 19
2 1:100和1:10处理组的抗性机理相似 19
3粘红酵母细胞EPS对铅的亲和力高于镉 19
4 镉刺激下粘红酵母细胞的生殖效应增强 19
参考文献 21
附 录 附录名称 25
目录
致 谢 28
铅镉共存对粘红酵母的毒理学机制研究
摘 要
土壤中镉铅污染是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目前最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镉是极具毒性的五大重金属之一,其毒性远大于铅。铅则是污染最为普遍的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铅镉通常具备相同的污染源,同时存在于水体、土壤之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微生物在修复重金属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某些真菌被证明在高浓度的铅环境中仍可生存。粘红酵母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EPS,因此在重金属修复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研究了粘红酵母体系中,铅的添加对于镉毒性的影响,依次设置了Cd: Pb为1:100; 1:10; 1:1的三组处理。当镉的浓度相近时(100 mg/L和1 mmol/L),铅的添加反而会导致粘红酵母细胞的生物量增加,削弱了镉的毒性。这可能是由于真菌对于铅的亲和力更高,在竞争作用下镉的毒性被削弱。相较于铅广泛分散于细胞内,镉倾向于团聚在细胞内的椭圆结构中,呈现更加聚集的分布状态。同时,镉的添加能够明显促进粘红酵母细胞的出芽生殖,新生细胞中重金属的含量少于母细胞。本研究为粘红酵母在水体和土壤铅镉修复中提供了理论支撑。
目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hxyhj/60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