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中国粮食生产的碳氮足迹集成分析【字数:18082】

2024-11-24 18:1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 研究背景 1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2.1 粮食生产的碳足迹研究进展 1
2.2 粮食生产的氮足迹研究进展 2
3 待解决的问题 3
4 研究意义 3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4
1 数据来源 4
2 研究边界 4
3 计量方法 4
4 数据处理与分析 7
第三章 粮食作物生产的碳、氮足迹 8
1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碳足迹 8
1.1 不同作物类型的碳足迹及其贡献比例 8
1.2 不同省份粮食作物生产的碳足迹 9
1.3 中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温室气体排放 12
2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氮足迹 16
2.1 不同作物类型的氮足迹及其贡献比例 16
2.2 不同省份粮食作物生产的氮足迹 18
2.3 中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活性氮损失 21
3 讨论 24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27
1 结论 27
2 展望 28
参考文献 29
致 谢 32
中国粮食生产的碳氮足迹集成分析
摘 要
农业生产通过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活性氮损失,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利用碳、氮足迹研究量化粮食作物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国家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和模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量化了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氮足迹,分析其构成情况,按照省级尺度分析空间异质性,并从温室气体排放和活性氮损失两方面进行集成分析综合量化了粮食作物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可为中国农业可持续生产技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及《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收集了2018年中国各省份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和玉米的产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量和播种面积,以及粮食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膜、柴油、农药和农膜的使用情况、农业灌溉用水情况。
2. 采用农作物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分析法量化了2018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碳足迹,结果显示早籼稻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6499.75kg CO2eq/ha和0.99 kg CO2eq/kg,中籼稻10525.02 kg CO2eq/ha和1.29 kg CO2eq/kg,晚籼稻6499.75 kg CO2eq/ha和1.70 kg CO2eq/kg,粳稻8435.13 kg CO2eq/ha和0.92 kg CO2eq/kg,小麦3100.79 kg CO2eq/ha和0.59 kg CO2eq/kg,玉米2851.24 kg CO2eq/ha和0.8 kg CO2eq/kg。水稻生产碳足迹最主要的贡献源是甲烷排放,小麦和玉米生产碳足迹最主要的贡献源是化肥施用。双季稻(早籼稻+晚籼稻)、中籼稻和粳稻生产碳足迹最高的省份分别为安徽省、福建省和浙江省,小麦和玉米生产碳足迹最高的省份分别为内蒙古省和宁夏省。省份间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碳足迹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甲烷排放和化肥施用的差别导致的。全国三种粮食作物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26.91 Mt CO2eq,其中水稻(包括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和粳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量的62%,小麦占15%,玉米占23%。
3. 采用排放因子法和模型法量化了2018年中国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足迹,结果显示早籼稻的单位面积氮足迹和单位产量氮足迹分别是53.72 kg N/ha和8.18 g N/kg,中籼稻41.28 kg N/ha和4.24 g N/kg,晚籼稻59.79 kg N/ha和9.16 g N/kg,粳稻47.06 kg N/ha和5.04 g N/kg,小麦44.16 kg N/ha和8.48 g N/kg,玉米37.36 kg N/ha和5.13 g N/kg。水稻和小麦生产氮足迹最主要的贡献途经是氨挥发,玉米生产氮足迹最主要的贡献途经是氮素径流。双季稻(早籼稻+晚籼稻)、中籼稻和粳稻生产氮足迹最高的省份分别为浙江省、陕西省和江苏省,小麦和玉米生产氮足迹最高的省份分别为江苏省和甘肃省。省份间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氮足迹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氨挥发的差别导致的。全国三种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活性氮损失总量为3660.01 Gg N,水稻占36%,小麦27%,玉米3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hxyhj/60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