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沼液灌溉和增施生物培肥基质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字数:7778】
目录
序号
名 称
数量
备 注
1
毕业论文选题表
1
2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1
4
毕业论文(设计)正本
1
5
1
6
1
7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和综合评定成绩表
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2试验设计与处理 2
1.3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3
1.4植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测定3
1.5植株干重的测定3
1.6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3
1.7植株株高的测定3
1.8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
2结果与分析4
2.1麦秸秆全量还田、沼液灌溉和增施生物培肥基质对水稻幼苗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4
2.2麦秸秆全量还田、沼液灌溉和增施生物培肥基质对水稻幼苗生物量和根际性形态的影响5
2.3麦秸秆全量还田、沼液灌溉和增施生物培肥基质对土壤NPK含量的影响7
3 讨论8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0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沼液灌溉和增施生物培肥基质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引言
秸秆是作物生产重要的副产物,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也是一种富含有机碳的能源物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且数量巨大,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7亿t左右[1]。传统的秸秆处理方法以田间焚烧还田为主,是维持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但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不仅污染空气、浪费资源,影响人类健康,而且对交通安全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当前我国作物生产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秸秆还田是当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培肥地力,而且可降低化肥过量使用和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秸秆腐熟慢,影响水稻插秧质量, 而且大量秸秆淹水分解使土壤呈强还原状态, 导致硫化氢、有机酸、酚类等物质积累, 伤害秧苗根系,有可能使水稻减产,增施生物培肥基质,可以缩短秸秆的降解时间,降低秸秆降解过程中对当季作物的负面影响,并可提高水稻产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
集约化养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但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环境问题。畜禽污染物不合理的处理使水体、土壤污染严重。据统计[5]导致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有60%来自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染物。沼气发酵技术是一种有效处理和利用畜禽粪便的方法,但由此产生的大量沼液又会产生二次污染,需要进行处理。而沼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农作物的无公害长效肥料,此外,沼液中含有生长素、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结构简单,易被作物吸收,能够向作物提供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调节植物生理活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使沼液灌溉增产显著。
由于近几年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土壤酸化、盐碱化和土壤板结等一系列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沈瑞芝[2]等研究发现长时间地使用沼液作为肥料,因为硝化作用非常缓慢,使土壤中的硝态氮的含量不断降低,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倪亮[3]和叶伟宗[4]等研究发现,施用沼液可以提高土壤pH,防止土壤酸化。沼液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土壤肥力、促进种子萌发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沼液的大量使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沼液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会随着沼液长时间、大量的使用在土壤中积累,虽然土壤植物系统对沼液中的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在一定用量范围内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沼液还田标准,长期大量的沼液灌溉,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困难。段然等[18] 对连续沼液灌溉6年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研究发现用沼液灌溉的土壤中 Cu、Zn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土壤,其他重金属含量也比对照土壤高。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和沼液配施,可减少沼液施用量,减少大量沼液灌溉对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的压力。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沼液灌溉、化肥施用、秸秆腐熟对作物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方面上,但秸秆还田、沼液灌溉、生物培肥基质联合施用对水稻幼苗期生长和土壤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分析秸秆还田、沼液灌溉、生物培肥基质联合施用对水稻幼苗生长期和土壤性状的变化特征,为秸秆、沼液的资源化利用,化肥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生物改良培肥基质:有效活菌数≥1亿/克,耐热菌数≥0.1亿/克,有机质≥55%,总养分≥5%,句容蓝天碧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产品剂型为粉剂。水稻品种:盐稻12号。沼液:从常嘉农业站采集。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60945.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