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随时间变化环境ph对黑曲霉力学特性的影响【字数:493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准备 2
1.2 AFM检测 2
1.3有效模量估算 3
1.3数据分析 3
2 结果与分析4
3 讨论 5
致谢5
参考文献5
研究随时间变化环境pH对黑曲霉力学特性的影响
引言
引言 环境pH值能在很多方面对细胞和组织构成影响,包括细胞代谢,生长,发育等[14]。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环境条件的改变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了环境pH 值在内的各种环境理化性质。因此,了解环境背景的pH值对于生态系统的修复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环境背景的pH值往往难以获得。前人采用诸如核磁共振成像[5]、荧光染色[6,7]、以及基于粒子的纳米传感器[8,9]等方法能够测出当时的pH,但不能够回溯环境历史的pH。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测量并追踪环境历史pH值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pH值对细胞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在此我们选取了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对细胞的观察来验证,是否pH变化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会影响真菌的压痕模量。我们预期的是pH值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表面结构,这种变化对于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来说更明显,同时这种表面结构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AFM测出的表面硬度。最早被发明出的类似于AFM的设备就是用于测量细胞的力学特性[10]。尽管用AFM无法得到除非在理想状态下的结构化材料的力学模型[11],但是却能够得到关于细胞非常有用的信息[1214]。在微生物学领域,AFM被用来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孢子的粘滞度[15];有关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在被丝状噬菌体M13 感染后硬度降低[16]。再将大肠杆菌暴露在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下也观察到了与表面修饰有关的硬度变化[17].本课题使用AFM和纳米压痕技术来测量微生物的力学特性,以此来揭示环境pH值与受到影响的力学特性之间随时间变化的联系。
解磷菌(Phosphorus solubilizing fungi, PSF)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对酸性环境的适应很强,在pH 12的培养皿中依然能够存活[18]。因为酸度是评价解磷菌活性的关键因素,所以环境pH值与解磷菌之间存在关联的可能很大。
在本课题中我们使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niger)作为实验材料。相比于其他解磷菌,黑曲霉分泌有机酸的能力更强,因此也更适合用作实验材料来揭示AFM纳米压痕与真菌力学特性间随时间变化的联系。本次实验主要检测了黑曲霉的孢子和菌丝的力学特性,这也是首次对黑曲霉在不同环境pH值下力学特性随时间变化的研究。我们的目标是开发该方法的潜力,使力学特性可作为生物标记揭示环境pH的历史值。该方法不仅提供了一种非化学手段测量微生物所处环境pH值的思路,同时对于需要长期监控环境pH值的污染管控[19]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1]。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准备
菌株:黑曲霉菌株(NJDL12)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 PDA)被用来培养菌种,其成分为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琼脂(20g/L)和水(1L)。液态的PDA不加入琼脂。1 mol/L HCl和1 mol/L NaOH 被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A组:黑曲霉菌株被培养于初始pH 1.5的酸性培养基中。
B组:黑曲霉菌株被培养于初始pH 6.5的中性培养基中。
两组在不同pH值下培养的黑曲霉菌株所产生的孢子在环境温度28℃下被放入摇床中振荡摇匀(转速为170 r/min).取培养基中的液体一滴置于硅片上自然风干,用以进行AFM的检测。同时为了保证时间因素的影响,要对孵化后第3、5、7天的黑曲霉的菌丝和孢子都进行了检测。
以上所有样品的准备工作都在超净台上进行。
AFM检测
设备:原子力显微镜 (型号:AFM Dimension Icon, 布鲁克公司)
为了检测样品的弹性系数,探针采用带有锥尖的铝反射涂层硅悬臂探针(型号Tap 150AlG),半锥尖的角度为10°,半径为10 nm,震动频率为150 kHz,公称力常数为5 N/m ,探针的实际弹力常数在每次检测前都会进行校正。实验中使用轻敲模式来测量力位移曲线。所有样品的压痕深度在100至300 nm 之间。
黑曲霉的孢子和菌丝在AFM下被成像和探测。每一个压痕的位置都在50×50μm 的视野范围内。为了避免边缘效应和针尖滑动的影响,需要将圆形的孢子样本置于视野中央,长形的菌丝置于中线上。为了能比较样本间和样本内的差异,每一个样本上都要选取五个点进行检测,每个点接触三次。
进行压痕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针尖靠近(approach)和针尖回缩(retract)过程。针尖靠近过程持续到探针接触到样品且探针的悬臂产生弯曲形变。针尖回缩过程值针尖逐渐远离样品的过程。(如图1) 除进行纳米压痕得到力曲线之外,还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样品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探测。
有效模量估算
用压痕法测量非均质的,形状不规则的组织的力学特性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微生物的细胞壁,周质和其他结构的力学特性不能直接被测量。虽然如此,可以应用有效压痕模量来在不同细胞间进行力学特性的对比。本实验使用有效各向同性弹性模量(E)来进行比较。该弹性模量可由理想条件下对均一的,各向同性,平面的,现线性的,半无限的物质测量所得模型推算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6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