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字数:9266】

2024-02-25 14:5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湿地由植物、土壤和水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植物和土壤承担了多种湿地生态功能,是各类生态系统活动展开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基质。本文选取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赣江及四独洲洲滩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室室内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三种主要植物群落植被地上部生物量及高程分布特征、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理化因子分布特征以及影响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生物量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2
1.1 研究区概况 2
1.2 植物样品采集 3
1.3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4
2 结果与分析 4
2.1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群落优势种生物量及高程分布特征 4
2.2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理化因子分析 5
2.2.1 典型洲滩湿地土壤化学因子分布 6
2.2.2 典型洲滩湿地土壤物理因子分布 7
2.3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 8
2.4 影响植物生物量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 10
3 讨论 12
3.1 植被群落分布特征 12
3.2 不同植被群落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特征 12
3.2.1 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 12
3.2.2 碳氮比的分布 13
3.2.3 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分布 13
3.3 影响地上部生物量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
农业资源与环境 杨素
引言
引言
湿地系统一般发育在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的交界处,被称为“地球之肾”和“生态超市”。湿地系统的生产力一般较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高,在调节水量、为动植物提供丰富生境、净化水质等方面, 具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对象[1]。
湿地植物作为主要初级生产者,被誉为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湿地生态系统的“工程师”。植被生物量能直接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及其对生态因子变化的适应程度[2],是衡量植被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3]。湿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受到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湿地土壤结构和蓄水能力,并影响湿地植被的生长及生物量变化。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独特的水文规律塑造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和土壤的空间异质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其特定的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因此,研究鄱阳湖洲滩湿地典型植被类型的生物量特征以及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鄱阳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水位变化及水势水情对湿地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上,大量研究认为湖泊水位是湿地植被格局变化的主控因子[46]。对鄱阳湖湿地土壤的研究也有一些,如金奇[7]在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董磊等[8]分析了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总有机碳、土壤含水量等土壤理化因子对典型湿地植被分布的影响。纪昌品等[9]结合冗余分析证明了土壤有机碳是影响研究区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雷学明[10]等研究表明,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可为阐明湿地土壤碳分解速率的差异提供有效的手段。但是,针对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环境因子与植被生物量的关系的开展尚缺乏。
本研究通过分析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生物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响应关系以及影响植被生物量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揭示了不同植被湿地土壤理化因子的空间分布规律,旨在为制定合理的鄱阳湖湿地植被和土壤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北纬28°24′29°45′,东经115°19′116°44′,南北长度约170 km,东西平均宽度16.9 km,最大宽度74 km。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米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即每年7、8月份,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低水位(12米)时即每年12月至次年1月仅500平方公里。
至今仍保持着浅水、草型、通江的湖泊自然特征,在维系长江水量平衡和水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生态功能,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11]。鄱阳湖湿地类型多样,包含众多中小湖泊、河道、碟型洼地、草滩等湿地,这种多类型湿地的复合体,体现了非地带性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跨地带性、间断性和随机性,构成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水位和水域面积的变化造成鄱阳湖天然湿地各类型之间的动态变化,处在年复一年的水陆相交替的有规律波动之中,“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湿地的典型特征[12]。水位变化明显影响着鄱阳湖湿地的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水分条件是影响湿地植物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子。湿地植物的空间分布与其对水分的响应密切相关,湿地水深梯度是重要的环境梯度,它控制着植物的分布和物种的丰富度[13,14]。
/
/
图1 研究区概况图及采样点位置
Figure1 Location of study area and sampling points
鄱阳湖由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汇集而成,其中赣江为鄱阳湖五大河流之首,流经江西省省会南昌市,降水量充沛,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2],对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影响较大。五大江中赣江含沙量最大,泥沙的逐年梯度性淤积,使得很多湿地植物埋在淤泥之下,翌年很难萌发,只有生命力较强的少数几种植被才能存活。这种淤积也在不断的改变土壤的营养含量,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1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6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