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营养对黄瓜枯萎病影响机制研究【字数:8013】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植物材料与培养方式2
1.2试验设计 3
1.3测定项目与方法3
1.3.1植株生物量的测定3
1.3.2病情指数测定3
1.3.3植株不同部位Mg含量的测定3
1.3.4叶绿素含量的测定4
1.3.5光合特性的测定4
1.3.6植株体内病原菌数量的测定4
1.4数据统计分析 4
2 结果与分析4
2.1不同Mg浓度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4
2.2不同Mg浓度下病原菌侵染对黄瓜植株各部Mg含量及发病率的影响 6
2.3不同Mg浓度下病原菌侵染对黄瓜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8
2.4不同Mg浓度对黄瓜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9
2.5不同Mg浓度对黄瓜植株不同部位病原菌数量含量的影响 11
3讨论 12
4结论 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镁元素对黄瓜枯萎病影响机制研究
引言
引言
镁(Mg)是植物所需的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镁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二价阳离子,是叶绿素的中心离子,还是很多植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酶的活化剂,参与能量代谢,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除此之外,镁是植物必需的矿物元素,对植物疾病有直接以及间接的影响。营养平衡对于抗病性的表现至关重要,因为营养是受植物遗传和环境影响的微妙平衡相互依赖系统的一部分。由于这些相互关联的过程,镁的缺乏或过量会影响多种生理功能。
研究范围镁缺乏或过量对植物疾病的直接影响的报道比许多元素少,因为镁参与了广泛的一般生理功能,因此涉及防御、毒力或发病机制的个体活动不容易被表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镁对其他矿物质的补充或拮抗能力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反应。当有足够的镁时,枯萎病病原体往往不那么严重,而镁增加了组织对枯萎病的抵抗力。与其他营养素相比,Mg与疾病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少。
由于镁是植物结构组织的组成部分,参与许多生理功能和生化过程,因此其中一些过程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对植物体的健康产生影响。Mg可能在病原菌入侵和定殖植物韧皮部组织的方式中产生影响[2]。Mg可以通过增加组织对细菌软腐病原体的溶胶酶降解的抵抗力这种机制抗病。从结构上看,镁是中间薄片的组成部分,也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部分。它也与植物生长、细胞分裂、高蛋白水平、糖类脂质的代谢和氧化磷酸化有关。它参与能量转移反应、呼吸作用、DNA和RNA的形成,并作为许多生理生化酶的辅助因子[3]。所有这些过程都受到植物病害的影响,并与植物对病害的反应有关[4]。
植物生长过程中镁的缺乏会降低中间薄片的结构完整性,降低防御功能和减少病原体代谢产物失活所必需的能量的产生。Mg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部分或各种生理过程的辅助因子。因此,产生对感染的物理和化学反应需要光合作用的能量[4],这依赖于Mg的供应充足。Mg在韧皮部中决定着基础性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的产生,因此Mg的缺乏可能导致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积累,叶绿素分解,活性氧(ROS)积累,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障碍[5][6]。其他营养元素比如钙离子的竞争能够导致钙质土壤中镁的缺乏。这些限制镁含量的条件有利于各种疾病和一些严重的植物疾病,如花叶病毒[7][8]。而大多数受Mg影响的植物病害的生理过程一般都没有被完全了解,比如关于镁对抗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黄瓜枯萎病影响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这部分具体的机制还是有待研究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缺Mg时尖孢镰刀菌侵染的黄瓜植株的表型和生理变化、以及Mg2+在植物次生代谢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找黄瓜枯萎病发生的机理,对症下药,对于降低黄瓜枯萎病,提高黄瓜的产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与培养方式
黄瓜品种选用津春4号,黄瓜种子用温水浸泡两到三小时,置于室温以去除种子表面的有毒物质,提高发芽率,后置于Ф150mm的玻璃培养皿中黑暗条件下催芽24小时,保持培养皿内水分湿度温度充足,挑选发芽情况基本一致的种子播种于含有石英砂的育苗盘中,每天给予适当的水分及光照条件,待第一片真叶完全展开时,挑选地上部地下部尽量一致且生长较壮的苗,将其移栽到14L水槽,每个水槽内种植30棵。先用1/16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缓苗4天,之后再移入1/8浓度营养液培养。待第2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将植株一入1000mL塑料杯中并进行不同浓度Mg营养处理因研究的是黄瓜苗期的生理性状,最终营养液浓度为1/2。营养液每4天更换一次,且营养液24h维持通气。
Hoagland 营养液配方为: 2.5 mmolL1(NH4)2SO4或者Ca(NO3)2,2.5 mmolL1 K2SO4,1.0mmolL1 KH2PO4,2.0 mmol L1 MgSO4∙7H20,35.8μmol L1 FeEDTA,57.8 μmol L1 H3BO3,11.4 μmol L1 MnCl2,0.96 μmol L1 ZnSO4,0.4μmol L1 CuSO4,0.48 μmol L1 H2MoO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6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