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中的主体满意度研究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一、相关文献综述4
(一)国外研究概况4
(二)国内研究概况5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5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6
(一)理论框架6
(二)研究方法6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6
(一)调研地概况6
1.昆明市概况6
2.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概况7
3.昆明市西山区城中村改造概况7
(二)问卷设计7
1.变量选择与问卷设计7
2.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特征7
3.主体满意度影响因素测量结果8
四、城中村改造主体满意度分析9
(一)城中村改造主体满意度结果9
(二)城中村改造主体满意度分组描述9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0
(一)研究结论10
1.城中村改造主体满意度较低10
2.生存关系生长对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10
(二)政策建议10
1.城中村改造需要因地制宜10
2.优化拆迁补偿制度10
3. 从“大拆迁”到“拆建+微改造”的转化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城中村改造中的主体满意度研究
——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引言
引言
“城中村”的形成是由于城市发展上的需要,征收了周围的耕地用来进行城市建设,然而管理这些耕地的村民却因此失去了耕地,只剩下有宅基地却没有耕地的“村庄”,这些村庄咋城市建设中渐渐靠近城市甚至包含于城市之中就形成了“城中村”[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种跳跃式的城市化发展处于城市边缘区的农村聚落成为新时期一个独有的名词"城中村”,这些城中村的地理位置渐渐与城市区域相互渗透,而其土地性质、人口特征、管理规划却都不在城市系统内,加之村民本身的"农民”特性,"城中村”已经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不但存在市容问题,与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治安问题成为了城市化最大的阻碍,城中村改造在这样的实际背景下应运而生 [2]。
我国国情中,如今拆迁改造问题愈来愈突出,随之带来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而同时拆迁问题研究人员所重点关心的更多是关于补偿的问题[3]。拆迁使得拆迁与被拆迁方间的冲突日趋严重,国内因为拆迁问题引起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生命财产屡屡遭到威胁。如今,社会发展,公民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懂得走正规渠道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所以通过最普遍的上访情况增加趋势,并且绝大部分村民都是因为房屋拆迁安置实施过程中的不合理侵犯到自己的权益行为采取上访。[4]由此看来“城中村改造”将成为21世纪国家和地方规划管理城市的工作。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应用SPSS20.0软件,针对不同基础特征对比,进行城中村改造主体基本特征描述分析、改造主体满意度研究分析。通过前面一系列系统的研究分析以后,对城中村改造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城中村改造的模式方法以及为了实现改造主体满意度相适应的政策施行和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一、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查阅大批外国文献,通过对国外城市规划的探索可以找到部分城中村改造相关的研究,这方面一直是的外国专家们研究的焦点。国外学者认为城市蔓延、贫富差距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利益的存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争夺[56]。这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对于我国目前形势下的城中村改造问题。国外对于处理城中村问题的有关研究论述总结起来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1.城乡结合部概况
至今以来,城中村的名词概念还没出现的时候,类似地区最早涉及到的名词定义是城市缘区,由德国地理学家路易斯提及。而在此之后托马斯和奎恩很确切地提出"城乡结合部”的专有名词,他们也正是因为这样开创了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先例。而后才有了理论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出下面这六个方面:①不同地域间差异性研究;②在城市化进程阶段的研究和地理空间的合理有效分配;③城市郊区农业产业园区的研究;④城乡结合部的研究;⑤区域结构特征研究;⑥研究城郊特色。
城市扩张现象
关于城市扩张现象,在开始涉及相关方面研究的是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不少相关的研究者表示城市扩张是城市化面积不相称的城市化在该地区上的扩张,换言之就是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处、容积率在较大型的城市边界处体现比较大的比率,还有建筑的密度在住宅地区上的扩展,这些因素导致了城市乡村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体现城市扩张的这种面积上的扩展与边界的模糊化与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城市会呈现出更加激烈的蔓延过程。
城市村庄
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城中村”和村庄是两个基本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居住的群体来看,早期,围绕在所谓的“城中村”居住的大多是一些公司的大小文员、普通的劳动工人、当然下依然有从事农耕的传统农民,上也不乏大大小小的财团居住,总之居住群体的构成是极具多样性的。也正因为这部分的原因,关于城中村的定义国外也是有明显不同的:美国学者苏利定义城中村是"现代城市的郊区副中心”,而约翰则将城中村定义为“一个住宅社区,在这个社区里的居民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也或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种族身份,这个社区往往位于城市内部或着一些过渡性的区域,是一个聚集点移民集体进入城市”。
总体来看,国外对于相关方面的研究具体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区、城市扩张以及城市村庄三方面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对后面关于城中村改造方式方法,相关补偿性的研究,以及本文主要涉及到的关于改造主体满意度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我国城中村改造问题政府政策提供了一些参考。[7]
国内研究概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