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都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021-03-29 14:1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数的庞大,导致了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所以对于如何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研究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特别是作为先富带领后富的大都市区,其各项政策都对其他地区具有示范作用。本文选择了北京上海重庆进行例证,通过三原则选择指标建立起指标体系,又使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灰色关联法建立起评价模型,期望能找出一个适合于评价大都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路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研究区介绍 2
二、大都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
(一)指标选取的难点 3
(二)指标选取的原则 3
(三)最终选取的指标 3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选择 4
(一)权重方法 4
(二)评价方法 4
四、数据的来源 5
五、计算的过程 5
(一)熵值法确定权重 5
(二)灰关法确定评价模型 7
六、结论分析 9
(一)逐步改善的北京,需由单极推动到多级合力推动 9
(二)上海急需调整政策,增加可持续利用水平 9
(三)山城重庆,新的发展更加科学 10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提高不仅仅与土地有关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大都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引言
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而日益增长的人口和逐步提高的生活水平则需要更多的资源,所以对于土地的利用一定要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土地的思想是在1990年代被提出的,其后93年《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由联合国的粮农组织提出[12],随后这一纲要被众多学者所研究与丰富。中国是人口大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 , 我国对土地的利用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 但仍然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者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的非持续性问题[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比如常见的问题有: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城市的用地规模失控。城市用地集约度低,产出效益低。在 “人口 —资源 —环境”系统中,土地资源处于基础地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而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好的大都市区,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不仅仅影响着当地的未来发展,也对其他稍落后地区起着引领示范作用。
土地可持续评价相对传统的土地经济评价、集约评价而言,更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目标的综合,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土地评价的重点必然会转向土地可持续评价。大都市地区由于其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土地利用中面临的矛盾和冲突较多,因此理应开展土地可持续评价。现有研究对区域土地可持续评价的内涵、指标及方法等进行了较为成熟的探索,但针对大都市区的土地可持续评价研究还较少见。因此,针对大都市地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开展土地可持续评价,引导大都市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所以通过对大都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得出当前各大都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找出未来土地利用改进与完善的方向,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回顾近年来多种用于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对比分析,确定方法进行例证,以期找出适合于评价大都市区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一、研究区介绍
(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直辖市之一,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
北京山地和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62%和38%,地势上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气候方面是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二)上海,直辖市之一,我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上海是冲击平原的一部分,有小山,同时岛屿资源丰富众多岛屿,气候方面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十分分明,日照很充分,雨量也相当充裕。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重庆,直辖市之一,是我国西南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基地,西部开放开发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重庆有“山城”之称,因为地貌方面山地丘陵居多,占了总面积的726%;气候方面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由于本文的重点是研究大都市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同时也为了能够找出一个能够用于评价大都市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方法,所以本次研究选取了以上三个城市,虽然在我国,当前,对于大都市区的具体概念,学者们对其的理解还处在十分混乱的阶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然通过上文的简单介绍,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上海是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是西南的国家重心,三者也都是直辖市,不管以后我国的大都市区标准如何确定下来,这三个城市都应当是能够划入其中的,所以选取这三个城市是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的。本次研究将通过对三个城市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评价,然后对三个城市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验证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适用性。
二、大都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的难点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当前学界的一大难点,因为即使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基本思想原则一致,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特别是阈值)上肯定不同[10],虽然发表的文章讨论众多,但是至今没能归纳出一套适用范围广且简洁高效的指标体系出来,所以指标的选取完全靠着个人的主观判断,一定程度上,这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然而又因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基础,能否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将直接关系到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能否正常的展开,很多时候因为指标选取的问题,一些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成果不被认同,这是让人十分痛心的,所以说指标的选取是大都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难点之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