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属性对大豆农户效用的影响以大豆农户为例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4
二、数据及描述性分析 5
(一)数据来源5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5
三、数据计量分析 7
四、结论与启示8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图1理论框架5
表1 样本统计表6
表2 样本属性选择频率 6
表3 选择模型中各属性变量赋值 7
表4 多元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 8
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属性对大豆农户效用的影响——以山东大豆农户为例
经管实验131 楼钰钟
引言
引言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作物种质资源,在山东省内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到处都有它的踪迹,目前而言,山东日照、东营、济宁等地区大豆群落最多,种类十分丰富。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和物质的追求逐步增加,对环境的过度开发造成了大豆种质资源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从中,本文得出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大豆遗传资源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因为最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发展经济的压力,导致大豆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虽然山东省大豆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对物质生活需求的提高,大豆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将不断增加。山东东营建有野生大豆自然保护区,有效的遏制了野生大豆资源的面积萎缩。但是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在其他条件因素影响下,大豆资源减少并未停止,对大豆资源的保护也刻不容缓。(2)大豆资源研发水平较低。目前山东的作物资源保护、利用与研究体系尚不健全,相互之间关联度小。虽然作物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已有较大程度的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已收集的大豆作物资源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优异基因资源利用水平低。大豆鉴定评价工作目前基本停留在表型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基因鉴定刚刚开始,为种质改良创新环节薄弱,大豆遗传资源还不能满足育种和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大豆种质资源,得出大豆农户对遗传属性的偏好,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选择实验法作为一种研究资源领域非市场价值的方法,适合于对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适合于研究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属性的研究。选择实验法最初是由Louviere等发展起来的。
目前,国外对于选择实验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资源价值的领域中。其他还有研究选择实验计量模型的优化以及选择实验如何设计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数据。
近几年选择实验在国内的应用才慢慢的多起来,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属于比较少的。李京梅等(2015)运用选择实验法评估了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影响,生态效益损失,提出生态修复优选方案。马爱慧等(2012)运用选择实验法对武汉市市民对不同耕地保护属性的偏好进行了测算,并得出了其愿意对环境的改善所愿意支付的数额。尹世久等(2015)对番茄设置食品安全认证标签、可追溯标签、品牌与价格属性进行了选择实验,并借助随机参数Logit模型研究了消费者偏好,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认证标签、可追溯标签和品牌属性均具有显著支付意愿。杨欣等(2016)运用选择实验法和潜在分类模型分别对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和不同类别特征的市民对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保有意愿情况进行了估算,并发现大部分的受访的武汉市市民倾向于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来弥补以及改善农田及其生态环境。
目前运用选择实验法研究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属性的在国内还很好,作为资源环境下的一个小分类,大豆属性是可以通过选择实验法进行调查研究,本文希望通过五个选择实验让农户选择其偏好的大豆属性组合,以此来研究农户对大豆不同属性的偏好。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为了研究大豆农户对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属性的偏好,引入了以大豆农户对选择实验的选择这个虚拟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农户选择某个实验则表明其对那个实验所包含的遗传属性的偏好。本文试图论证,通过选择实验,让农户对五个选择实验进行,将各个遗传属性设置成不同虚拟变量,将低产、早熟、不抗倒伏、低农药使用次数、低营养级作为对照组,探究其他遗传属性对农户偏好的影响有多大。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Ⅰ:农户在选择实验中所做的选择即代表农户自身的偏好。
假设Ⅱ:产量对于农户效用具有正向的影响
假设Ⅲ:中成熟期对农户效用具有正向的影响;晚成熟期对农户效用具有反向的影响
假设Ⅳ:抗倒伏对于农户效用具有正向的影响
假设Ⅴ:农药使用频率对于农户效用具有反向的影响
假设Ⅵ:营养级对于农户效用具有正向的影响
假设Ⅶ:选择之间具有IIA 性质(Independence from Irrelevant Alternatives)
因此,本文计量中采用的是多项logit模型,研究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属性对农户偏好的影响,其中农户偏好即被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表示他对选择实验的选择,自变量为大豆遗传属性(高产、中产、中熟、晚熟、抗倒伏、农药使用频率、营养级),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及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数据来源于2016年7月下旬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进行了为期3天的预调研以及在预调研的基础上于2016年7月8月在济宁、日照、东营进行大样本的随机抽样调查,受访者为当地大豆种植农户。其中济宁采样点包括钱集村、高庄村、仝垓村、大土井村、石林村、韩海村等12个村落;日照采样点包括朱家老庄村、福禄并村、高家宅科村、佛堂村、宋家庄子村等7个村落;东营采样点包括西宋村、兴林村、赵家村、孔家村、田家村、等7个村落。7位调研员均为大学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背景的研究生,在经过严格的培训后,确保其能够对受访者进行无偏的引导,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如在问“家庭年收入”这个问题时,在培训时强调了包括生活成本、扣除生产成本总收入,如果农户回答不上来,通过务工、农业等分类进行引导性询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7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