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城乡劳动力流动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字数:13045】

2024-11-03 10:3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III
引言 1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一)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1
1.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测算 1
2.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2
(二)劳动力流动研究 2
1.劳动力流动的驱动因素 2
2.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影响 3
二、耕地利用效率DEA分析 4
(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4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5
1.指标的选取 5
2.数据来源 5
(三)耕地利用效率的测算及分析 5
三、城乡劳动力流动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分析 8
(一)空间计量分析方法 8
(二)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8
1、指标的选取 8
2、数据来源 9
(三)空间自相关检验 9
(四)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 9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摘 要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需要有充足的耕地资源来保证基本的粮食供给,但由于多种原因,虽然近年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我国的耕地面积仍处在一个不断减少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使农业稳定可持续的生产,便成为了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正在不断的流向城市,这是否会影响到耕地利用效率,值得深思。本文使用耕地利用效率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劳动力流动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
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鉴于此,本文通过模型建立对2009年到2015年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5年我国234个地级市的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耕地综合效率的低下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低下,提高耕地综合效率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城乡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劳动力流动率、地区财政农林水事支出、科技支出、人均GDP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关系,而通过对地方人均耕地面积进行分析发现,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
引言
(一)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1.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测算
从早期文献来看,各个学者采取的测算方法各不相同,如:俞勇军,陆玉麒二人在
探寻江阴市耕地资源逐年减少的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认为耕地变化所对应的因子荷载反映了耕地的利用效率,对江阴市的耕地使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大多水田都充分发挥了效率,但与之相比,在小麦种植上,则有将近一半的农地没有获得全产[1]。程美琴,程久苗,费罗成三人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耕地的利用程度、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以及耕地产出水平这三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出效率评价体系;选取5个主成分,计算得出安徽省及其各市的耕地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数,并将安徽各市分成了集约型、半集约型以及粗放型区域,得出耕地利用地区差异情况[2]。还有叶浩,濮励杰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1990到2008年各省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分析了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收敛性,其研究结果表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利用水平并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三大经济带的耕地利用效率都将收敛于一个较为高的水平[3],等等。
但阅览近年来的耕地利用效率方面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逐渐倾向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来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该分析方法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指标的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数据测算,弥补了先前一些测算方法只考虑单个投入,产出指标的不足。如: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近年来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引入了效率变动率的概念,对各行政区的耕地利用效率的波动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这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去世,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在过去某一时间段内,土地利用效率是急剧下降的,并且具备一定的波动性[4]。郭佳宁应用DEA中的CCR以及BBC模型对黑龙江垦区的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率、生态效率以及经济生态综合效率进行了评估[5]。王玲玲采用了DEA与SFA相结合的方式,剔除了政策、气候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测算了13个粳稻主产省的耕地利用效率[6]。
2.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通过对现阶段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自然因素、经济政策因素以及农民自身等各方面都有涉及,研究内容广泛,且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如:王良健,李辉采用“两步法”,在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算得到耕地利用的效率值之后,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分析了影响各个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7]。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在运用DEA 分析了耕地利用效率后,选取不同的外界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应加大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以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的建议[4]。也有学者采用Tobit模型来分析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如:经阳,叶长盛二人采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复种指数,单位机械总动力,人均GDP以及有效灌溉面积对江西省各市1996年2008年的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受江西省地形的影响,耕地破碎,农用机械的大量投入并不能带来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反而造成了投入的浪费[8]。杨朔,李世平,罗列使用tobit模型对山西省耕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9],许恒周等人从农民角度出发,运用Tobit回归模型,所以现阶段我国。农村可耕地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通过回归模型计算了我国农民分化与耕地的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10],最终通过模型计算结果发现农民职业分化以及经济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正向效应。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