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ano模型的失地农民土地流转满意度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滨河新村为例【字数:11547】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1
一、失地农民对土地流转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一)概念内涵界定 2
1.土地流转 2
2.失地农民 2
(二)影响因素分析 2
1.土地流转价格水平 2
2.流转农民的权益的保护 2
3.流转后生计的变化 3
4.其他因素 3
二、失地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KANO模型构建 3
(一)KANO模型质量要素地划分 3
1.期望型需求 4
2.基本型需求 4
3.魅力型需求 4
(三)KANO模型问题设计 4
(四)基于KANO模型分析各因素重要度 5
三、实证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滨河新村为例 7
(一)研究区域概况 7
(二)问卷设计 8
1.调查对象概况的问题设计 8
2.KANO模型的问题设计 8
3.满意度和需求水平的问题设计 8
(三)实地调查及回收问卷 9
(四)数据分析结果 9
1.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 9
2.信度与效度分析 9
3.KANO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9
4.确定流转农户在土地流转中需求的Kano属性及分类整理 10
5.以农户为单位统计各因素的满意度与需求水平 10
6.农户需求重要度计算 11
(五)各类型因素重要度成因分析与建议 13
1.魅力型需求的成因分析及建议 13
2.期望型需求的成因分析及建议 13
3.基本型需求的成因分析及建议 14
四、结论与讨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基于KANO模型的失地农民土地流转满意度影响因素的 重要度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滨河新村为例
摘 要
研究目的:新型城镇化过程对农村土地利用有很大的影响,在当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今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农民的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取得的数据,并基于KANO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政策性的建议,改善政府在土地流转相关工作中的服务与保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KANO模型和熵权法。研究结果:(1)魅力型需求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土地流转期限(0.1526)、流转土地的当前用途(0.1370)和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信息公示(0.1363),这三种因素是信息沟通与宣传工作的体现。(2)期望型需求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医疗保障(0.1836)、就业保障(0.1631)、出行消费支出(0.1497)、食物消费支出(0.1488)、养老保障(0.1462)、教育资源(0.1446)和住所消费支出(0.1365),各因素都为失地农民生计的各种保障。(3)期望型需求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土地流转补偿标准(0.2148)、土地流转补偿形式(0.2011),此两种因素关系到农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权益。研究结论:政府可以基于不同需求类型以及重要程度,采取不同措施,一来可以切实提高流转农民的神火水平,二来则有利于政府在土地流转方面投入资源的实际效果。
引言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流转是相互促进的,前者造成土地闲置催生了农村土地转让[1]。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民涌入城镇在推动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得农民自身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部分农民选择非农就业,这一过程也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伴随着快速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并且在实践中看到了一些冲突与矛盾,所以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满意度,搞清楚农民的需求是什么,是政府改进工作、加快提高农民收益的良好依据,从而推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2]的服务型政府。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流转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关系。可以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农地流转是互惠的一种关系,即“农村土地流转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驾护航、新型城镇化反哺农村土地流转”[3]。因此有很多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是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主要分为政府缺乏监督管理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进行[4]和政府急功近利损害流转农户的权益[56]。第二个突出问题是产权制度和补偿制度的不完善挫伤了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79]。第三是不健全的保障体制拖慢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10]。第四是尚不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及成熟中介服务机构的缺失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行[11]。第五是小农经济思想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流出[12]。第六是农地流转过程中的用途及非粮化问题[1314]。还有从传统观念的影响[15]等方面来探索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突出问题。为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对农民对土地流转满意度的分析方法也是一个热门的课题。在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调查地域的文章中,常用的有Logistics计量模型分析[16]与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研究[17]。而为了提高农民的满意度,从全国范围来看有如下一些途径:第一是改善土地流转补贴机制,把土地流转补贴等财政扶持资金转移到基本生产设施的建设上[18];第二是加强社会性支持,通过改善教育资源[19]、进行生计能力的培训[20] 等社会支持,可以让流转农民从周围获得各种形式帮助,从而提升自我认同与满意度。第三是加强对土地生态的保育和监测[21],通过建立土地生态保育和土地产出率联合的考核机制来减少土地流转后的纠纷,提高农民满意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第四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例如使用弹性合同[22],按固定年份递增的方式确定流转租金,维护农民平等获取土地流转收益的权利,从而提高农民满意度。
KANO模型一直被用于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和改进,体现了产品或服务的效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综合土地利用现状、农民的满意程度及需求程度以及KANO模型分析之后,结合相关的政策和已有的文献,可以对提高农民满意度和优化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参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就是尝试从村民的角度,将KANO模型用于评价和改善政府在土地征收、流转之中及之后的各项工作与服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