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中的农民土地财产收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改革试点的定性【字数:25586】

2024-11-03 10:3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II
引言 1
一、 入市收益分配问题研究进展 1
(一)对收益分配主体的研究 1
1.理论层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的重构 1
2.现实层面:土地财政背景下的现实需要 2
(二)对收益分配方式的研究 2
1.政府与集体间的分配 2
2.集体内部的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4
(三)对入市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探讨 5
(四)已有研究进展述评 5
二、入市中农民土地财产收益的现状分析 6
(一)政府与集体之间的入市收益分配 6
1.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 6
2.集体获得的入市收益 8
(二)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土地财产收益分配 9
1.集体收益分配方式 9
2.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收益的机制 11
三、基于QCA的农民土地财产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13
(一)研究方法 13
(二)分析框架 13
1.市场环境 14
2.市场管制 14
3.交易过程 15
(三)变量赋值 16
1.结果变量 16
2.条件变量 17
(四)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18
1.单变量必要性分析 18
2.变量组合分析 18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22
(一)主要结论 22
(二)政策建议 22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农民土地财产收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改革试点的定性比较分析(QCA)
摘 要
提高农民土地财产收益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在围绕入市收益分配问题开展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改革试点典型案例对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收益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市场环境、市场管制、交易过程三个方面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以33个改革试点为样本,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A)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土地财产收益的充分保障在不同试点地区都是不同条件相互组合、共同作用所引致的结果,其实现路径可以归纳为三种:防控风险型、服务市场型、需求主导型,且确权登记、基准地价是普遍性较强的影响因素,集体经济组织担任实施主体与放开入市范围和用途等方面的市场管制措施之间具有替代关系,多样化的入市途径对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收益具有重要作用。据此,从优化市场环境、完善配套政策组合等角度为更好地保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农民土地财产收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提出政策建议。
引言
围绕“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的改革目标,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了解读,并对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不同分配模式进行评析和对比,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部分围绕政府、农民集体、农民个人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以及制度设计的完善等方面对已有代表性成果进行综述,构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对收益分配主体的研究
1.理论层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的重构
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大大提高了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和收益分配的效率(Wang R., Tan R.,2018)。盖凯程和于平(2017)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质就是土地增值收益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重构。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政府不再是直接相关的土地权利主体,但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用途规划与管制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职能又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和入市产生深刻影响,因而入市收益分配的依据和政府的身份定位也要产生相应的转变。
首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并不只是基于产权原则的分配,还涉及到复杂的土地增值问题,政府能否参与入市收益分配实质上是土地增值的分配问题(王小映,2014)。很多学者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基于政府的公共行为而产生的土地增值分析了政府参与入市收益分配的合理性。陈红霞(2017)认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实际上是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外部正效应。杨庆媛等(2017)认为政府应获得部分土地增值收益以体现政府进行基础设施投入对土地价值增值的贡献。赵振宇等(2017)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流转并产生增值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了土地利用条件,使土地使用者愿意支付一定的租金,所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收取管理费用或土地增值税等形式参与入市增值收益分配过程。
其次,权利主体、利益关系的重构使得政府的身份定位和职能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王小映(2014)提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因规划管制引起的个别性的土地增值要归于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而不是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政府。这就要求在入市收益分配中,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必须完善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统筹协调和改革完善土地财产补偿和土地增值公平分享的政策体系。
2.现实层面:土地财政背景下的现实需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0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