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也是最大的茶叶消费国。新中国成立60年来,茶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11年全国茶园总面积为2112.6千公顷,茶叶产量为162.3万吨[1],分别比1952年增长8.4倍和18.8倍。2011年我国出口茶叶30.3万吨,比1950年增长15.2倍,出口额达9.65亿美元。我国茶业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明显提高。茶园面积于1965年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茶园面积最大的国家;茶叶产量于2005年超过印度,成为最大产茶国[2]。目前,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52%,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茶叶出口量约占世界茶叶总出口量的五分之一[2]。
茶产业是中国的传统型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茶产业振兴是中国茶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3]。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最早进行茶叶商品化生产的国家,茶业的发展不仅对农业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更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需要。研究中国茶叶主产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对国家制定科学的茶叶生产和贸易政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建立一种生产区域相对集中且稳定的新型茶叶生产空间结构,促进全国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茶叶产需平衡,乃至促进中国茶产业稳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农产品生产布局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黄爱军[5]、伍山林[6]对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变动趋势、生产区域特征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与成因进行了研究。潘学标[7]研究了中国各省份19901999年间棉花生产状况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朱启荣[8]运用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了棉花主产区空间布局的变迁。陆文聪[9]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刘天军[10]运用面板模型对苹果生产布局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刘顺飞[11]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耕地资源、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对中国水稻布局变化的影响。钟甫宁[11,12]在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对水稻生产布局变迁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李裕瑞[13]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化进行了研究。徐萌、展进涛[14]运用局部调整模型对中国水稻区域布局变迁进行了分析。张蓓、吕立才等[15]认为气候条件、产业政策、成本和品种选择是我国荔枝生产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罗万纯等[16]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屈宝香[17]研究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区域结构演变的特点。张秋平[18]认为农业结构调整是现阶段中国农业中心政策之一,由此引起的耕地转用是当前导致粮食供应减少的重要原因。同时,农业结构的内部调整导致的饲料粮需求增加也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了中国的粮食供应。
在茶叶研究方面,刘春腊等[3]对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进行了研究。江用文等[19]总结分析了21世纪以来我国茶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特点;对今后510年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供给能力与茶叶需求的变化进行了预测。袁自春等[20]围绕茶场生态环境、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及贮运等方面阐述当前中国茶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品质危害问题,并通过对茶叶质量安全法律体系、标准体系、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监管机制及人才培养等宏观体制、机制方面建设阐述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农产品生产布局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某个角度研究农产品生产布局变化的原因,且主要集中在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和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而对茶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产业发展及品质等方面,对茶叶生产布局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本文在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特征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中国茶叶生产格局变化的因素,为科学规划茶叶的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中国一级茶区的划分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历史悠久。中国茶叶的产区幅员辽阔,南自北纬18度附近的海南岛,北自北纬38度附近的山东蓬莱山,西自东经94度的西藏林芝,东自东经122度的台湾地区都有茶叶的种植。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湖北,广东,江西,广西,贵州,江苏,陕西,湖南,海南,重庆,山东,西藏,甘肃等19个产茶省(区,市),1019个产茶县(市)。
中国传统茶产区根据生态环境,茶树品种,茶类结构分为四大茶产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华南茶区包括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等地区,行政区包括福建东南部,台湾,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西南茶区包括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山、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行政区包括云南中北部、广西北部、贵州、四川、重庆及西藏东南部;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行政区包括广东、广西北部,福建大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份地区,行政区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南部和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
本文根据传统区域划分,并为研究的便利,重新划分研究区域(如图1)。其中华南茶区行政区域包括福建、广西、广东、海南四省;西南茶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五省;江南茶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省;江北茶区包括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六省。
图1 中国四大茶区的空间分布示意
1.2 研究数据来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