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对失地农民策略选择影响分析以地区为例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文献综述 4
(一)失地农民维权策略类型研究 4
1.征地农民维权策略分类 4
2.征地农民维权策略的具体表现 4
(二)关于失地农民维权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5
1.农民主体影响研究 5
2.政府客体影响研究 6
3.社会环境影响研究 7
4.区位因素影响研究 8
(三)相关概念界定 8
1.失地农民相关概念 8
2.征地补偿现状与相关概念 8
3.失地农民行为策略定义与相关概念 9
4.征地安置小区 9
二、样本分析与基本评价 9
(一)问卷收集情况 9
(二)受访农民基本情况 9
1.受访农民基本情况统计 9
2.受访农民家庭收入情况统计 10
(三)样本分布 10
三、待分析区位因素的确定与划分 11
(一)参考数据的确定 12
(二)宏观区位因素 12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2
2.地区农民纯收入 12
3.与市中心的距离 12
4.周边开发程度 13
(二)微观区位因素 13
1.农民主体因素 13
2.政府客体因素 13
四、近远郊Logit模型分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析 13
(一)模型选择 13
(二)宏观区位因素标准化处理 14
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4
2.地区农民纯收入 14
3.与市中心的距离 14
4.周边开发程度 15
(三)自变量说明与赋值 16
(三)区位因素Logit分析结果 17
(四)分析结果解释 17
1.宏观区位因素分析 17
2.微观区位因素分析 18
五、结论与建议 18
(一)结论 18
(二)政策建议 18
六、致谢 19
参考文献 21
区位因素对失地农民策略选择影响分析——以淮安地区为例
引言
引言:在传统征地模式中,由于不同被征土地所处的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存在差异,对所处不同区域的土地制定补偿标准时,需要在考虑土地的生产价值的基础上,注重土地所拥有的区位价值,综合考虑影响土地价值的各项因素来制定补偿标准,不同的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方式与失地农民的策略选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002年以来,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逐年增多,政府上访案件中的70%80%与拆迁、征地有关,可见,征地补偿问题已经逐渐从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开始威胁到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当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采取过于激进的策略选择时,不仅会导致地区不稳定,同时还会增加政府的征地成本,包括行政成本、人员成本和财政成本,因此制定符合失地农民需求且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引导失地农民采取正确合法的维权策略选择,是实现农民与政府和谐相处,缓解征地冲突,促进政府征地工作高效率低成本进行的关键。
一、文献综述
(一)失地农民维权策略类型研究
1.征地农民维权策略分类
由于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与当前土地制度的约束,以及信息获得的困难,农民在维权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出于对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经过归纳总结大量有关文献,将中国农民维权策略选择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国外学者詹姆斯C.斯科特所提出的“日常抗争”,该理论着眼于 “底层视角”,揭露了农民在维权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维权策略[1]。第二种被称为“法权抗争”,这种策略选择主要依靠国家法律以及政策作为武器来进行维权,李德满(2009)指出这种“合理抗争”作为中国当前社会体制下失地农民维权的基本方式之一,突出了维权者对策略的理性运用,并且对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亦拥有积极作用[2] 。裴宜理(2010)将其称为 “规则模式”即维权者在维权过程当中,不断强调自己的维权行为仅仅是为了保证能够获得国家所承诺的有关福利,而非要威胁任何政治稳定[3]。第三种是“过激抗争”,王洪伟(2010)指出由于失地农民作为弱者,缺乏维权的各项资源,同时又无良好的引导,这时便出现采取损害自身以及集体安全和利益的维权策略,具体表现为自残抗议、聚众闹事、暴力对抗、阻碍社会运行的过激行为,不仅不能很好的维护自身权益,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效果[4]。程同顺(1995)等将具体的维权行为分为制度性政治参与和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其中非制度化参与便是指不安照现行的参与程序来进行维权,也包括扰乱社会治安的非法参与行为[5~8]。
2.征地农民维权策略的具体表现
(1)日常抗争
国外研究学者斯科特指出:掌握农民在维权过程中所使用的“弱者的武器”是研究农民行为策略的关键[9]。通过对马来西亚农村进行调查,提出了“日常抗争”的策略选择解释框架,认为农民在日常中通常采取一些细节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包括偷懒、诽谤、怠工、不配合等日常行为。
一些学者结合中国社会的特点,提出了“日常抗争”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版本。翁定军(2005)所提出的“沉默抗争”,是指弱者通过消极的方式来争取或保护利益[10]。这种抗争在现实社会中往往表现为轻微违规比如私自开垦农田、以交通法规禁止的行为去挣钱等,又或者是不履行某种应履行的责任或义务,比如拒缴水电费等[11]。这种抗争往往不会对社会造成大的危害,但长期以往下去,也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麻烦。
(2)理性抗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