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性研究
目录
引言
引言
当下,城镇化不断发展,人口与土地之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矛盾,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地集约利用成为了急需面对的问题。城镇化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附带资本相关的生产要素与日俱增。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使得城市在建设方面的用地需求更大,如果只依靠单纯地对建设用地进行扩大的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的需求,一定要对城市在建设方面的用地进行集约化方面的引导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粗放式运用建设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的效率与集约化,使其形成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具备合理结构、实现最大化综合效益的建设体系,与此同时,发展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等等也是刻不容缓的,应该对人口聚集、地理位置与环境资源等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进行优化,使得土地运用效率得以提升。所以,就运用土地方面而言,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与改造的过程也是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对土地集约化水平进行提升的过程。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在研究土地集约化运用方面获得了一定成果。就理论方面的研究而言,主要有下列成果:对土地集约化运用概念进行了探索,对其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研究;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集约化运用的相关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人口、经济、政策与市场等等因素能够促进土地集约化运用;建立此方面相关评价机制,提出相关战略。就实践研究放慢,运用相关案例,对城市与城镇目前在土地集约化方面运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如何促进土地集约化运用。即使部分文献对如何加强土地集约化运用进行了研究,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难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以解决。主要体现在:对于新城镇规划之下,如何加强土地集约化研究尚不深入,因为地域方面存在差异,运用个别案例对其进行研究仍然具备一定价值。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和学者都对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使用效率低下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致。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加强土地集约化运用日益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从理论上讲,城镇化总是有利于土地集约运用,但是当下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显示,土地运用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城镇化。因此,在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镇化在我国城市用地集约运用方面的影响机制不但能够促进寻找广泛用地的原因,而且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提高质量和效益,整合集约用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基于2012——2016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各大省份的分析,摸清楚不同地区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从时间及空间两个方面对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化运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其关联性进行探讨,期望为今后开展相关作参考。
一、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一)研究意义
城市土地是城市建设和各项政治、经济等活动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城镇化发展必需的物质基础。城镇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以腾飞之势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为2017年的58.52%。据城镇化发展的S曲线理论,我国城镇化正处于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在这一时期,城市土地瓶颈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短缺的现状决定了城市土地的刚性供给。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总的耕地面积为20.3亿亩,人均1.52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3.38亩)的一半。与此同时,我国人口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3年左右达到峰值15亿,人均耕地资源将持续减少。因此,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子孙 代的生存空间,国家制定了耕地红线,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另一方面,在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规划的落实、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对城市土地的需求激增。因此,既要严守耕地红线、控制城市的外延扩张,又要兼顾日益增加的城市用地需求,就必须在满足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现有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强度,集约利用城市土地。
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存在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有利条件。首先,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我国整体低效粗放,挖潜空间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镇低效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40%以上。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城镇化发展速度,利用工业用地优惠的方式吸引投资,造成开发区“圈而不建”、“圈多建少”的问题愈加严重。我国总体工业用地比例高达40%.5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15%。其次,从国内政策环境看,集约利用城市土地问题己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把集约用地上升为基本国策。同期,国务院实施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阐明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和战略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国各地区的耕地、建设用地、园地、牧草地的保有量等一系列指标。各地区也纷纷响应,出台了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添加了硬约束。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国家层面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制度体系。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规划期内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日标、路径和战略任务,并指出“优化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2014年5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对集约利用土地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和引导,这是我国首部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部门规章。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