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
(一)研究区概况 2
1.地理位置 2
2.气候情况 2
3.经济发展状况 2
(二)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
1.数据来源 2
2.研究方法 2
二、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2
(一)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 3
(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3
三、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分析 4
(一) 驱动力分析方法及指标选取 4
1.驱动力分析方法 4
2.指标选取 4
(二) 主成分分析 4
(三) 驱动力因子分析 5
1.人口变化 5
2.经济发展 6
3.其他驱动力因子 8
四、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
(一)主要结论 8
(二)政策建议 8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表1无锡市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表 3
表2 20082017年无锡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3
表3 总方差解释表 5
表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载荷矩阵 5
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5 2008至2017年无锡市人口变化情况表 6
表6 2008至2017年无锡市经济非农化率以及产业结构表 7
无锡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
引言
引言: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其数量有限,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自工业革命以来,被人类以过去所不能及的速度和规模进行开发利用。随着人类社会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土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开发,但同时也出现了滥砍滥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占用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1]。因此,面向土地的利用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有引导性意义。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典型代表区,也是当前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2]。故本研究将江苏省无锡市选作研究区,对20082017年间各类用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无锡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以及运用回归分析分析了各驱动力因子的具体影响。为无锡市或同类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较为可靠的科学参考。
一、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1.地理位置
江苏省无锡市简称“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地理位置在119°33′120°38′E,30°7′32°2′W,属于江苏省省辖市,无锡市现下辖江阴、宜兴两市和锡山、惠山、梁溪、滨湖和新吴区五区。2015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无锡市部分行政区域的批复》,对原无锡市区区划中的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三区进行了撤销,并且设立无锡市梁溪区,原新区下辖的6个街道变更为无锡市新吴区。全市总面积4787.6 km2,总人口461.737 6万人。北倚长江,南接太湖,东接苏州,西接常州,组成苏锡常都市圈,由于无锡在区位条件上的优势,凭借着其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成为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之一。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全无锡市,包括锡山、惠山、梁溪、滨湖、新吴区五区以及江阴市和宜兴市,总面积4787.6 km2。
2.气候情况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丰富[3]。常年平均气温15.6℃,因与江南水网中心的太湖关系密切且受所处地区周围地形的影响,小气候条件多样,故发展农业较为适宜,且作物的种类繁多。
3.经济发展状况
无锡不仅是长三角的重要经济中心,同时也是重要区域交通枢纽以及旅游胜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市经济发展迅速,无锡市GDP由1990年的160.4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0511.8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非农化率上升明显。近年来,无锡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进入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的阶段,且这一转变的进程将逐渐加速。无锡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影响无锡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将在较大程度上受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和速率的变化的影响。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研究中涉及到的无锡市20082017年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无锡市国土资源局所提供的各年份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整理而来,为无锡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提供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来自于无锡市统计局网站(http://www.wxtj.gov.cn/)和相应年份的无锡市统计年鉴(20082017年)。规划相关信息来源于无锡市 《“十三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20162020 年)》。
2.研究方法
首先参考各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从2008年至2017年无锡市的土地利用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驱动力影响因素指标,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作定量分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据此给出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建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