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网络分析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2021-05-27 21:3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城市群网络化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特质之一。研究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经济联系强度、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成渝城市群42个城市及区县的空间网络结构,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为0.5447,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为密切;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双核态势明显,成都市为成渝城市群中对外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重庆市为凝聚力最强的城市;而广安市在成渝城市群中充当极为重要的经济联系中介角色。成渝城市群基本形成德绵乐城市带子群、川南城镇密集区子群、达万城镇密集区子群、重庆核心凝聚子群四大子群,各子群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研究方法3 (一)经济联系强度模型3
(二)社会网络分析3 1.网络密度分析3 2.中心性分析3
3.凝聚子群分析4
三、研究区及数据获取4
(一)研究区概况4(二)数据来源5
四、研究结果分析5
(一)经济联系强度分析5(二)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5
(三)成渝城市群社会经济网络结构分析6 1.城市群网络密度分析6
2.城市群网络的中心性分析6 3.城市群网络的凝聚子群分析8
五、结论与建议9(一)结论9
(二)讨论9
(三)建议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基于网络分析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
——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引言
引言
在当今社会,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对于推进区域一体化进展及合理规划有良好辅助作用。城市群其实是一个内部良性运转的城市系统,它通过城市结点之间形成的网络化组织将若干个不同等级的城市或区域通过经济联系和空间作用进行关联,一般来说,它发生在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从国内形势看,促进城市群发展尤其重要。而各个行政区域也在尽力落实发展,资源紧缺促使我们应当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利用最大化,起到全方位的带动作用,推进城市群发展不仅可以如此,还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能优化城市群内部的结构和激发内部反应,致使城市群内部以更为高效以及优质的方向快速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问题向来都是各个国家着重关注的,16年的普查显示我国拥有将近14亿人口,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于城市群及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姚士谋(1998)提及城市群时说到,城市群是一个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经济枢纽的城市,它驱动周边地区的城市形成网络化结构。该集合通过高效率,高便捷性的现代交通网络以及信息网络有序进行,其强大的综合运输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使区域内各个等级规模不同的城市相互作用,这也是关于城市群较为权威的解释。学术界主要是从空间结构、功能、地域结构、相互关系这几个角度来研究城市群特征。从空间结构来看,姚士谋(1992)将我国城市群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提及的便是城市首位度,核心城市的扩张性,动态性和重要性,其次是整体空间网络的结构特征。一般包括结构连通性,开放性和模糊性。从功能的角度看,吴启艳(1999)从功能角度描述了城市群具有动态性,网络性,吸引力和分散性,互联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从区域结构来看,朱英明(2001)认为,城市群具有分类,网络组合,二次极化,交通诱导和传播作用等特点。从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城市群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城市分工的有序性,可持续性和基础设施共享。
同时,周丽(1986)和孙胤社(1994)两人从城市发展轴和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研究,提出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扩散假说。薛东(2000)等阐述了基于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城市布局规律和三级多核圈层分布规律。同时朱英明(2002)等分析了中国城市群的空间尺度、布局和利用结构以及城市群区域结构的的规律。在这一方面,张京祥(2000)利用城市群的空间演化机理,构建了基于城市组织体系,网络连通体系,城乡关爱体系和空间配置体系的城市群体空间运营体系。因此,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人类发展规律的空间组合规律,有序竞争群体的主导规律,城乡协调问题的承载规律以及紧密空间优化规律。Friedmann(1965)等人关于城市农田和城市系统等级网络的研究是对城市聚集网络的最早研究。目前,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和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二是研究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城市群物流空间结构,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群金融空间结构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特征。总之就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分析城市群的立体空间结构;三是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四是空间结构的经济测度和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度量。这些研究大大丰富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当前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主要采用的办法之一。熊建平等(2006)认为,在当前快速城市化以及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城市群的作用将愈来愈明显,不管是生产生活以及资源的储备等都离不开城市群,可以说,这是城市与日益成熟的城市体系联系加剧的必然结果。Castells M(1996)将城市看做一个整体网络,并且将原本融入在各处的地方社会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合生产、消费、服务等功能的网络状空间结构。Taylor P J(2000)是全球城市聚集网络研究的先驱,也一直认为城市之间形成的网络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甚至全球化的必要方式和方法。国外学者Jefferson(1939)和Tetsuo(1942)分别研究了城市群的规模分布,后者首次成功地将万有引力定律引入城市群空间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引入,为城市群经济社会结构的量化分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群。为此,本研究以西部地区成渝城市群42个市及区县为研究区,采用建立经济联系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来分析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以期为成渝城市群空间合作路径及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研究方法
经济联系强度模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6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