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能环保与公益性捐赠为例
摘要
企业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所有者获得利润,更是为了所有利益相关者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收益就是要靠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来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后,相对于整体企业社会责任来说,节能环保与公益性捐赠这两种社会责任对于当下企业发展更为重要,继而成为如今比较热议的话题。为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针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相对于道德鼓励,转化为物质鼓励的税收优惠激励来的更为实际。国家已经积极运用税收从正面或者侧面对节能环保与公益性捐赠进行立法上的鼓励,但是我国这方面由于起步晚,税收立法方面考虑并不完善,税收政策对于部分企业来讲毫无利处甚至出现反作用。针对这些存在的漏洞,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进行立法制度改善,税收征管加强,使得税收政策能够对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起到有效的积极导向作用,拉动全社会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税收政策企业社会责任节能环保公益性捐赠
目 录
1.引言 1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企业社会责任基础内容 4
2.1含义 4
2.2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5
2.3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5
2.3.1经济性责任 6
2.3.2法制性责任 6
2.3.3道德性责任 6
2.3.4志愿性责任 6
3.企业社会责任与税收政策 8
3.1税收政策 8
3.1.1从广义上看 8
3.1.2从狭义上看 8
3.2企业社会责任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8
3.3港台地区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税收政策情况 10
3.3.1港台地区税收政策在促进节能环保方面的基本情况 10
3.3.2港台地区税收政策在促进公益性活动方面的基本情况 11
4.当前我国税收政策对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局限性分析 12
4.1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履行节能环保责任的现状与局限性 12
4.1.1环境费与环境税的实施现状 12
4.1.2环境税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局限性 13
4.2税收政策对引导企业履行公益性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局限性 15
4.2.1公益性捐赠所能享受的税收优惠 15
4.2.2公益性捐赠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 15
4.2.3税收政策在引导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存在不足 16
5.强化并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与建议 18
5.1完善环境税费制度促进企业履行节能环保责任 18
5.1.1优化环境税费制度使得效果最强化 18
5.1.2征收专门环境税需求迫切 18
5.1.3整善现有税种并加大征税力度 19
5.1.4灵活鲜明的运用税收激励方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19
5.2健全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机制 19
5.2.1大力宣传税收优惠政策 20
5.2.2简化退税程序,做到规范化 20
5.2.3建立统一完善的非货币性捐赠政策 20
5.2.4扩大并规范享受税收优惠的公益性组织 20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对于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如何而来,应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当时社会上展开了哪些利益相关者是企业需要负责的对象的一个大讨论。自此,履行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不仅是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对于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中有两百六十家出具了社会责任报告,该举措给全球企业做出了表率。
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公司法》总则中就有这么一条,“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给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近年来,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着重对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进行重点改革,起到表率带头作用,象征着企业社会责任已备受国家领导人重视。当前如此多的公司成功案例与理论研究表明,适当的社会责任若被企业承担,并嵌入企业的战略机制与组织文化中的话,企业往往不会像古旧经济学理论那样描述的会减少其效益,而恰恰相反,相对更多的经济利益会流入企业。因为当今社会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企业对社会是否有责任感,这样的企业才会有忠实的消费群体与庞大的需求量,因此企业想要有新的突破,需要在踏实完成本身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发掘出一个既能实现自身企业价值又能促进利益相关者实现其价值的重要关节点,这将是一个新的实现双赢的途径。当然竞争力提升与否与企业的责任是否履行是互为一体的,对于不认同社会责任重要性的企业想要有不可击败的竞争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国家新增的一些法律表现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支持,对于企业缴纳税款方面给予了很多减免条款,国家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想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识,这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调节手段。因此,税收政策能够出成效的很大决定性因素在于税收杠杆能否被企业认知到,优惠条例能否被企业实施,来协调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因此研究目前有哪些阻碍企业运用税收政策来履行社会责任的绊脚石,并逐个击退,完善我国的税收优惠制度,对于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提高我国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水平具有双向意义,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末,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莫尔(Small,Albion W.)在全球初创的社会学杂志上发表了这样的言论“公共服务机构以外的私人企业也应该被大众所信任”,这就是西方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末,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代表领导人呼吁全世界企业都要积极响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协议》,出具责任报告,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法学研究院(American Law Institute)制定的“管理企业原则”将企业社会责任按强制性的强弱划为三个层面:①法定责任。企业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活动要以法律为准绳。②道德责任。把伦理道德考虑进公司经营活动当中去。③志愿责任。进行公益性捐赠,在自己可供范围内。普拉特利(Pratley,P.)在《商业伦理》一书中表示:“基本的,企业须承担的包括三种责任:①满足消费者要求②满足节能环保要求③符合最低工作条件。”1
国外对于企业捐赠的动机有一番研究,是税收政策效应的理论基点,一般有两种解释:①利润最大化②经理人效用最大化。对于利润最大化理论,在1985年就有学者提出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么进行对外捐赠唯一的理由就是增加收入或者减少成本。之后在该学者利润最大化理论基础上又发展了一些新的理论;对于经理人效用,在当代企业大多实行两权分离制的情况下,经理人可能会出于效用最大化的原因而进行过度雇佣工人、企业捐赠等行为。20世纪90年代,皮尔斯首次使用“双重红利”概念,认为对利用环境者征税可以相对减少损失,增进全社会效益,包括两种红利:环境质量提高和弥补一些税收可能产生的疏漏。2
Husted 在前人基础上于2006年发表的文章中通过企业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先前狭隘考虑一个方面即企业本身或者其他单个利益对象,都没有考虑到多方实现双赢的捐赠战略模式来的周全。该观点给我们之后研究并应用于企业捐赠多方向思考在一定税法基础上的最优选择给予了基础模板。由此可见,运用税收手段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国外理论界已经进行了长期地讨论,而且在其后来的税收管理过程中也实践了很长一段时间,有着良好的社会实践效果,在完善税收体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不少专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进行了比较分析。国资委彭华岗在光明网上做客时指出国际标准化组织2010年发布的ISO26000即社会责任指南是当下相对公认的概念定义,就是将对整个社会的考虑纳入决策,并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的意愿。一些企业简单的认为就是进行公益捐赠,但真正意义上是远远不止这些的,法人所进行的活动是要符合道德,要使得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一体化。茅于轼认为:“法人赚取利润只是一种经过,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改良人们的生活质量才是最后该尝到的果实。”宁凌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社会学分析时指出,企业是符合哲学中所说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一个典型例子,企业到底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由它的社会“蜘蛛网”所决定,这些蜘蛛网上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包括强制性对象投资者、消费者、债权人、职工、政府以及自愿性对象社会。
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2008年国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故之后,专家们对于其研究更倾向于单个方面而不是针对整体,比较热议的是节能环保责任和慈善捐赠研究。
罗妙成指出从我国税制完善的过程看到,对于税制应秉持着鼓励与惩戒两条准绳的原则来督促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的责任。对于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主要实行鼓励性税制,对于环境税、资源税以及消费税主要实行惩戒性税制;把确立于源泉者负担原则的污染排放税的义务由环境税来负责,而将确立于终端者负担原则的污染产品税的义务由资源税、消费税来负责。
公益性捐赠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位置相当重要,但是之前并没有引起专家的重视以至于对其研究极少,伴随着中国和谐社会思想的构建,对公益性捐赠的研究开始蜂拥而至。以外文最新研究理论为契机的《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在2007年的发表给我国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在慈善捐赠方面开出了新的篇章,之后专家理论界与企业实践都开始了公益性捐赠的研究与实施。史正保等学者对于现行税制存在的漏洞,从我国法制的角度研究,指出缺陷并提出关于我国捐赠税策的建议。国内有关促进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的研究开始起步。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税收政策研究大都局限在理论探讨的领域。但一些专家也会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研究,尽可能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研究,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企业社会责任基础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这个新的概念已经在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对经济乃至政治、社会都会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全球性产业链能够规避国际律法以及地主国律法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获得不可估量的利润。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对于跨国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侵害职员及消费者权益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状况引起社会公众极大不满。国际上一些社会组织,包括工会组织、环保组织等公益性组织以及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其他一些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示威游行等抵制活动,针对这些对利益相关者不利的因素,要求跨国公司承担一定责任,于是这个导火索引燃了世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热情,并向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散。
2.1含义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的概念,国内外专家都有过不少研究,国际上普遍解释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任何行为都要考虑对社会的责任,除了要使得股东效益最大化,股东效益之外的其他社会效益也应该被企业兼顾到。企业社会责任打算通过调整法律上对于保护所有者权益与其他社会责任之间的不平衡杠杆,来表现法律的公平性。通常除了股东之外的其他成员,包括它的员工、顾客又或者是社会群众都影响着企业的利益,企业有责任保护它们。如图1
企业是一种工具,它不仅应该为所有者带来财富上的最大化,更应该为其他社会成员带来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国家整体执行的社会责任只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要,国家宏观领导着社会其他成员义务履行着自身的社会责任,因为光靠国家是不能随时对于社会的各种需求进行回应的。所以对于占用着社会上绝多资源,并且对市场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企业来讲,履行应尽的如可持续发展或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等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考虑到股东和社会共有的利益,而不是允许无限制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要进行一些立法上的规定。
图2-1 利益相关者示意图
2.2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Business)是指“具有一定组织结构的、为社会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以实现自身合理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社会(society)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3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组织,是社会财富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以创造社会财富为己任,是与社会不可分离的一个有机体。企业与社会是共荣共衰、同进退的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促使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纽带。4
2.3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企业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趋势也是企业存在于社会必然面对的要求。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带来的也绝不仅只有成本损失,其存在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