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1 引言 1
2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1
3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2
4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2
4.1 税收模式不科学 2
4.2 税收群体不合理 3
4.3 税率结构不合理 4
4.4 税收征管效率质量低 5
4.5 公民纳税意识淡薄 6
5 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对比 6
5.1 征收模式的差异6
5.2 纳税人基本单位的差异6
5.3 税率结构的差异7
5.4 征管制度的差异7
6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建议7
6.1 优化税收模式 8
6.2 调整征税对象 8
6.3 调节合理效率 9
6.4 健全个人所得税监控和惩罚制度 10
6.5 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表1 7
表2 15
表3 15
1 引言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的存在已有30多年了,随着我国经济的疾速发展、国民收入的提升、物价持续上涨等原因,经过六次修订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之中。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但由于现实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它是非常困难和不易调整,这就是一直以来改革过于保守的重要原因。比如,我国确立了分类税制调整为分类与综合的税制模式的改革,但是迄今为止仍然停留在计划和研究阶段。但是,越来越悬殊的贫富差距现状使得个税的征收和改革受到社会公众的空前重视,经济社会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收入分配问题受到我国重点关注。实际上为了回应社会大众的期盼,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对个人所得税基和税率结构提出合理调整,对工资报酬所得费用提高扣除标准,将收入分配提高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既是进行了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整体部署,也是为了处理在社会中存在的现实情况问题。因此可以预期,未来几年个税有可能进行一系类大力度的改革。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吸收国外相关经验,不断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改革。优化税收模式、改进累进税率以及加强征管方式是我国个税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本文将对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个税改革有效建议。
2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自然人)、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获得的各种应税所得作为征税目标,它不仅是我国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规范财税收入的重要渠道。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史并不长,首次发布从1950年到2003年。在1950年我国的低工资政策的实施,宣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然而征税意义不大并没有税收的实施。1980年为了调节外国来华人员和我国公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建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颁发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划定费用扣除标准为800元。1986年为了调解小企业与我国公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将我国公民的个人收入统一纳入个人征税范围。1993年规定不分内、外,来源于中国所得的非居民、所有中国居民及个体工商户等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进一步扩大了个税税基范围。1999年恢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2002年在中央与地方同时按比例征收个人所得税。2003年建议对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进行修改。
税法调整从2003到2016。2003年建议提升个人收入所得税免征额和取消征收利息税的建议。2006年1月实施个税免征额1600元的决定。2008年3月提升原来的个税起征点由1600元到2000元。2008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2010的上市公司销售限制股份所得税。2011年个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税率级距由9级降到7级,最低边际税率由5%降到3%,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3%和10%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2012年,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对个人所得税的家庭征收进行个人信息联网工作。2015年基本的改革思路和方向是“提低、扩中、调高”。
3 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在加快个人收入增加和减少个人收入差异之间实现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个人所得税的实行。近年来,我国对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切身利益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税收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全国两会上,每年就提高个税“起征点”的提案和声音,这是个人所得税探讨的高潮。根据中国财政部的统计,我国个人所得税年平均年收入超过十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9%,比同期的税收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高,收入分配在组织财政收入、缓解收入公平分配和调控经济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我国个人所得税在现阶段的征管问题上存在缺点和漏洞。从税收征管的角度来看,就税制建设的滞后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从征收管理的角度来看,就部门协调工作不够多方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面因素导致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不够的现状。个人所得税征收征管是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如果该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必然会存在扩大贫富差距、阻碍经济发展等客观不公现象的发生。因此,我国应深入思考个人所得税问题。
4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4.1 税收模式不科学
国际上个人所得税主要分为综合税收模式、分类税收模式、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收模式这三种类型的税制形式。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税制,税法规定的应税项目共计11类,依照个人各种不同来源、性质各异的所得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费用扣除、不同的方法计征和不同的税率课税。在这种模式下,尽管具有简便汇算清缴、从源头控制税源、节省征收开支的特点,但仍然存在制度安排漏洞。第一没有思考纳税人的综合经济能力,未能显示公正税负、合理负担的规定;第二产生横向不公平,不同来源的相同收入承担不同的税负;第三产生纵向不公平,不同来源的不同收入享受不同的优惠,容易轻税资本所得、重税劳动所得的现象;第四有悖于税收的公允原则,即使同样属于劳动所得的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其对应的税率也是不一样的。关于收入来源多的高收入者除工资薪金以外的其他收入,能够通过多种形式避税,而收入所得相对集中者需要多缴纳税,后果形成高收入者税负轻、低收入者税负重的现象。这些都造成公平缺失,甚至违背公平原则。因此,为了完成个税真正公平合理负担的目标,课税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
4.2 征税群体不合理
根据国家税务局相关资料和数据显示,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四大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来源之一。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收入结构的建设,对工资和工资收入的比重的突出表现也越来越高,在2000年为43%,在2014年达到65%,达到新的历史高度。目前资薪金所得征收是个人所得税税制中力度较大的,但是对资本利得征收力度不够大。我国的现实是:上层阶层的富有人群是主要收入的资本和土地、劳务收入,作为主要的群体缴纳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额的5%左右;而在中等收入的中产阶级,主要靠收入的工资和薪金,要缴纳的所有个人所得税的46.4%,这不符合调节收入分配、缓解分配矛盾的初衷。20世纪把工薪所得作为调节手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资本所得绝对大于工薪所得的情况下,国家制定的个税制度在调节贫富差距问题上效率不高。由于税务部门是根据银行的资金流来征税,工薪最透明最易管控,通过现金交易的事项调查核实困难,且并未将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列入个税征税范围内,因而,这部分收入者逃脱了纳税义务,间接促使个税征税主体变成工薪阶级。这些都暴露了当前个人所得税税负制度缺少公允、公正和效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2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