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引言 1
2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概述 1
2.1概念 1
2.2财政资金服务效益审计的特点 1
2.3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目标 2
2.4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意义 2
2.5财政资金有效利用的绩效评价标准 2
3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面临的问题 3
4 确保财政资金有效利用的政策 4
4.1合理确定审计的范围,突出审计的重点 4
4.2遵循规范的审计程序 5
4.3改进和完善资金审计评价体系 6
4.4牢固树立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理念 6
5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7
5.1直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7
5.2间接调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9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近年来,审计的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已成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当代审计工作也逐步从法律真实的向效益转变这个趋势方向变化。财政资金的利用制度是公共财政框架的的首要部分,财政调整基金和优化效率的使用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的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金融活动是一种分布在国民经济领域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活动的内涵和外延也跟着发展和变化,人们在预算资金分配合理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效率,,当代审计的工作也逐渐由真实的 、合法的向效益的这个方向变化 。目前,违背我国政府开支的一系列金融变革,实施部门预算,零基础预算、社会保障、国库集中支付、政府统一收购,基本目的是创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财政资金是用来保证当局行使公共职能,公共政策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实施,提供公共服务的基金,其使用无偿,使用进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于是,把财政资金利用效益作为财政审计的要点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进行考虑。
2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概述
2.1 概念
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是政府审计机构和审计职员,依法对金融部门或单位财务活动的全面、系统的回顾,并根据其社会效益和福利的重点分析和评价财政资金来实现预算的使用意图。
2.2 财政资金服务的效益审计特点
2.2.1 财政资金的使用在中国应该充分考虑审计的政治利益
咱们国家的目标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同时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因此,我国利用金融资金审计不仅是经济利益,也要考虑的政治利益。
2.2.2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涉及的单位具备广泛性
审计的财务资金的使用涉及很多部门,级别和下级机关和机构,和项目管理部门和单位。因此,我们必须在组织和实施来实现金融基金使用效率审计和其他行业审计协调,合作,团结提出建议的地位和潜在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管理,提高活动的效率。
2.2.3 使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紧密联系起来
我国的审计仍然不是真正的和不规则的问题,和不可以分为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作为一些国家做. .因此,财政资金的使用在中国不能完全从金融审计,必须专注于财务审计的结合。财务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结果的行政和立法两个权利服务。
2.3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目标
公共资金审计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调整审计理念,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财政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的目标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2.3.1 经济性
主要是检察和评估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经济合理的使用,不论是在最低的投资方向,还是反映了公共资源的经济合理的利用水平,一般以资源投入为基础来衡量。
2.3.2 效率性
主要是指少许的输出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消费是讲求效率的,主要是指审计人员或项目管理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的控制程序。
2.3.3 效果性
主要是指目标和预期目标( 包含预期成果和预期影响) 的完成程度 ,一般以预期目标为衡量基础,这样才会知道它的效果。
2.3.4 合规性
主要是指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项目的操作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合同或协议。
2.4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意义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分配更加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促进公共财政是加快公共财政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从我们的主动机制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有了更为正式的科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的使用,“重投入,轻效益”的现象仍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仍然是任务很长的路要走。其次,浅议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绩效评价方法。
2.5 财政资金有效利用的绩效评价标准
从宏观的评价标准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应该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从微观的角度,从财政支出的最终目的分为生产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如科技三项费和技术基础设施支出的费用,属于生产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消费支出。主要从微观角度规指标和效率指标:前者主要是分析和评估部门的开支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度。后者主要分析和评价财政资金对部门职能的履行的程度,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它又分为财政资金使用上履行公共职能的指标和财政资金使用中经费节约程度的指标。
财政支出形式上看,一般性支出多采取遵循性指标评价,重点考核其是否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经费节约的程度;具体的支出超过利润指标来评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定量指标从绩效评估的量化指标看,遵循性指标包括:实际支出占预算支出之比,专项收支比等等。盈利能力指标可以用来检查收益/成本比,对财政支出和产出的比较,来分析探讨支出和项目的可行性。在考核的实际过程,有条件的可以用定量的标准:直接测量输出的实现是可行的项目有正面作用大于零。如果你不能用量化的标准来评估,也可以使用项目实施的公众满意度评价,如超过95%,该项目是可行的和有效的,支出或反之亦然。还应考虑支出项目的机会成本,即可替代性。履行公共职能指标有完成工作率,社会满意率,成功率,产量,等标准;一个经费节约程度指标;对上一年度的预算比例,人员经费比等。
定性标准定性考核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考核预算编制中,财政支出方向和结构是否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公共财政的要求,是否解决财政支出缺位与越位的问题,以及无论在分配中是否注重财政公共支出的结构优化和调整。然后考核财政执行情况与自身管理的效果,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制度,等财务管理体系的审核,评估是否有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按其执行,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第三方评审制度。可以通过专家评估,群众参与,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和单位对项目实施的绩效,大力推进“第三方”评审的实施,从根本上提高项目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2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