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退出机制的建立对民营金融机构的影响研究
1 引言????????????????????????????????1
2 金融退出机制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内容1
2.1 金融退出机制的概念1
2.2 金融退出机制的特征1
2.3 金融退出机制的主要内容 2
2.3.1 金融退出机制的预警机制 2
2.3.2 金融退出机制的监管机制2
2.3.3 金融退出机制的法理研究 3
2.3.4 完整的金融退出程序4
3 我国金融退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5
3.1 我国金融退出机制的现状5
3.2 我国金融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5
3.2.1 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5
3.2.2 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普遍存在7
4 金融退出机制建立对以银行业为首的民营金融企业产生的影响7
4.1 不利影响8
4.1.1 政府对未来要进入金融市场的民营银行要求更严格8
4.1.2 民营银行的内部监管成本将会加大8
4.1.3 民营银行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8
4.2 积极作用10
4.2.1 有利于净化金融市场10
4.2.2 民营银行自身的特性使其能更快的适应改革11
4.2.3 使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能更加公平的竞争11
5 完善金融退出机制管理的措施11
5.1 完善金融退出的预警机制11
5.2 完善金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融退出的相关法律法规12
5.3 完善存款保险制度12
5.4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以并购为主的主动性市场退出方式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逐渐加快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强化,我国在金融业的发展上取得了耀人的成绩。但在金融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方面的缺点也在日益的凸显,比如存在着过多的不良资产、重要信息不真实和管理方式过于粗放等问题。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央行用于整顿不良资产的再贷款就高达1400多亿元[1]。在如此现状下,相关部门不得不考虑放弃对金融机构盲目的保护政策。为了维护我国金融业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使某些运营不良的问题金融机构退出金融市场已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金融退出机制建立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1995年,海南发展银行宣布正式成立,其注册资金近17亿元人民币。经过两年的发展,海南发展银行的贷款回收率超过90%,外汇资产规模达到1.7亿美元。可以说,在当时海南发展银行取得了相当耀人的成就。但就在1997年12月16日,央行宣布关闭其所属的几家因不合理经营而出现严重问题的信用社。1998年更是发生了严重的挤兑风潮。最终宣告关闭,成为中国第一家破产的银行[2]。从央行宣布关闭它开始,银行倒闭就不在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不仅是问题银行退出金融市场的开始,也是我们开始思考建立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的开始。因为在海南发展银行关闭之后,由于我国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其清算工作难以进行,也使得相关利益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样的结果不仅给我国未来关闭问题银行造成了极大的阻力,更是对政府和银行信用的挑战。
2 金融退出机制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内容
2.1 金融退出机制的概念
目前,我国对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还没有十分权威的界定,我国现行的金融法规中对其也没有十分明确的阐述。目前,较被人们认可的定义是: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即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退出市场 [3]。如果用法律术语来解释的话,就是对其行为能力和相关民事权利能力的免除。
2.2 金融退出机制的特征
金融退出机制的特征在于它是按照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原则来运行,避免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在资源分配方面由市场机制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让经济与市场在宏观调控中施展主要作用,从而使得金融机构能真正做到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并在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中朝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上发展[4]。
2.3 金融退出机制的主要内容
2.3.1 金融退出机制的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提前发出告诫的机制。几十年来,人们通过对无数样本的研究,发现通过对某些指标的分析可以预测到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预警机制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Seerist通过单一变量分析法对当时倒闭的七百多家银行和未倒闭银行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了问题银行和正常经营的银行之间在财务数据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别。Hsing(1991)通过对16家破产银行和16家正常经营银行之间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资本充足率和资产收益率两个财务指标可以对银行未来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之后,Mcyer和Pifer通过使用线性概率模型法对39家破产银行的研究发现在银行破产前一两年是可以成功被预测的。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简便的logit模型对银行的未来发展进行风险预测[5]。
logit模型,也称评定模型,是人们在进行统计实证分析时常常会使用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对数据的要求较低,而且判别的准确率相对较高,误差比较小。但它对风险的判别比较片面,必须综合其他有效模型一起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数据。
预警的指标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固定的。我国学者贺晓波,张宇红(2001)就通过将构造输入,计算和输出三个部分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从而成功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5]。
事实上,预警机制只要通过建立多个有效、不同角度且符合本国实情的指标就可以很好的起到对金融风险的预警作用,从而有效的预防风险,规避风险。
2.3.2 金融退出机制的监管机制
金融监管就是指监管部门通过对金融机构及市场进行长期全面性的管理并经常性的实施检查与监督,从而起到推动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作用[6]。
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可以对推动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监管机制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保持金融秩序的稳定和金融安全[7]。
但监管机制的建立并不等于监管机构能切实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海南发展银行为例,无论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关闭后的清算过程中,以央行为为首的监管机构都未能积极有效的行使本身的监管职权,才使得海南发展银行可以在违背相关法律的规定后继续经营,也导致相关债权人在海南发展银行关闭后无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在我国加入世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监管部门将面对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外资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不断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会使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变的越来越复杂化,这就加大了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使金融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二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是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化,而中国的金融目前实行的却是严格的分业管理体制。因此,如何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来推动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从而起到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和保证金融机构正常运营的作用,是我国学者目前必须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2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