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分析(附件)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
1.2.2 国内相关研究 2
2 个人信贷业务相关概述及发展
2.1 个人信贷的定义 4
2.2 个人信贷的分类 4
2.3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的定义 4
2.4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的分类 4
2.5 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 5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 7
3.1.1 市场风险 7
3.1.2 信用风险 7
3.1.3 管理风险 8
3.1.4 政策法律风险 8
3.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潜在风险的原因分析 9
3.2.1 抵、质押物二级市场不健全 9
3.2.2 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 9
3.2.3 银行内部管理、控制不够 10
3.2.4 客户多渠道贷款 10
3.2.5 商业银行间不良竞争 11
3.2.6 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11
4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析 9
3.2.1 抵、质押物二级市场不健全 9
3.2.2 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 9
3.2.3 银行内部管理、控制不够 10
3.2.4 客户多渠道贷款 10
3.2.5 商业银行间不良竞争 11
3.2.6 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11
4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加快健全抵、质押物二级市场 12
4.2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12
4.3 加强对银行内部的监督管理 12
4.4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管理流程 13
4.5 认真探索个人客户差异化服务方法,扩大竞争力 13
4.6 建立健全个人信贷相关法律法规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老百姓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各个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新的业务来满足居民的生活和消费需要。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对于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和物质生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个人信贷业务比国外起步晚,相关法律和信用制度滞后等问题,使该项业务面临不少的潜在风险。
商业银行在深入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同时,如何尽量规避风险减小损失,实现该项业务收益稳定和利润增长,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和对策研究,希望可以对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1.1.2 研究意义
个人信贷业务不只关系到每个信贷消费者的自身利益,在更高的经济层面上对扩大内需、维持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及其风险防范进行总结研究,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Dat.idDurand 在《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中的风险因素》中提出的个人消费信贷评分模型,最早将借款人的存款、收入等个人多种资料进行量化,从而对其信用进行划分等级。
约翰考埃特(2001)认为信用风险是由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同时也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评级的降低导致其债务市值下降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1]。
美国的 Fxeo 根据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付账历史、有待偿付的债务、信用历史、新贷款申请的查询次数及使用的信贷种类五项基本信息来评定信用等级。
Harry Markowitz在其著作中阐述的不确定条件下证券组合理论为现代金融风险分散化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wiliam F.Sharpe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将一定条件下资产的风险溢价、系统分析和非系统风险三者之间的变量关系揭示出来,对金融市场下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问世,代表着世界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虽然这些研究已经十分成熟,但我国银行业风险自身表现出的独特性使得这些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无法真正用于国内银行风险防范的实践中。
1.2.2 国内相关研究
赵方莹(2002)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软性约束制约了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利润仍然没有摆脱对以利率为主导的金融政策的依赖,二是对一二级分行利润的约束是软性的。社会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增加了发展个人信贷的难度。居民消费观念和收入增长预期限制了个人信贷的现实需求[3]。
蒋健(2005)在《个人信用评级模型在中国零售银行业务中的应用性研究》中划分了个人信用评级模型的种类:按客户生命周期分为行为评级模型和申请评级模型;按建模资料的要求分为数学法模型和专家法模型两类;按预测目的分为忠诚度评级模型、风险评级模型、利润评级模型等。
陈端能,董时珊(2007)通过对比国内外个人信贷运营模式,认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应该加强“以顾客为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改革创新,构建科学、高效、安全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个人信贷业务快速健康的发展[6]。
刘力扬、张宏凯(2008)在《商业银行应对个人信贷还款压力的策略选择》一文中,论述了在宏观调控形势下,如何积极应对商业银行个人信贷还款日益增加的还款压力,分析了提前还款行为的动因及其影响,提出了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的若干主动应对策略[11]。
王落存2013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及化解研究》文章中,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随着个人消费的增长而不断加大。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个人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增速很快,但个人信贷业务因信用环境、信贷个体因素出现了不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3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