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分析以延安卷烟厂为例(附件)
1 绪 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目的 1
1.1.2意义 1
1.2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的现状 1
1.2.2国外研究的现状 2
2内部控制环境的理论基础
2.1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 3
2.2内部控制环境的组成 3
2.2.1治理结构 3
2.2.2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 4
2.2.3人力资源政策 4
2.2.4企业文化 4
3 延安卷烟厂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3.1延安卷烟厂简介 6
3.2延安卷烟厂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6
3.2.1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 6
3.2.2企业文化建设不深人 6
3.2.3人力资源机制不健全 7
4延安卷烟厂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延安卷烟厂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8
4.2延安卷烟厂企业文化建设不深入的原因分析 8
4.3延安卷烟厂人力资源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分析 8
5改善延安卷烟厂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5.1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9
5.2提升企业文化 9
5.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10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绪 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目的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已成为烟草行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和良好的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现代烟草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我国的烟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5.2提升企业文化 9
5.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10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绪 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目的
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已成为烟草行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和良好的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现代烟草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我国的烟草行业必须要正确处理这些潜在的危险,并且实施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以确保中国烟草行业的平稳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延安卷烟厂为例,结合当前的烟草企业的严峻形势和发展现状,找出延安卷烟厂内部控制环境的弱点,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1.1.2意义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烟草企业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烟草企业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再次,烟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参与国际竞争,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1.2国内外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部规范借鉴了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分为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同时指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丁瑞玲(2005)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如公司治理不完善,组织结构和权责划分不明确,不注重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对企业的监督不力,管理者的品行与素质有待提高等。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尤其应注意控制环境的建设[1]。
张颖(2009)认为,我国企业缺乏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审计委员会缺失、内审机制质量有待提高、组织结构不完整、人力资源政策有待完善、企业文化大有作为[2]。
孙寒(2010)认为,完善的法人治理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在内部控制运行中起着控制和统驭的作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内容,在内部控制运行中起着润滑剂作用;坚实的管理基础是内部控制环境的载体,在内部控制运行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3]。
1.2.2国外研究现状
1980年3月,在美国召开的内部审计师代表大会上,有代表提出“将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纳入内部控制系统”,这是国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最早研究。人们第一次认识到控制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第一次认识到必须将控制环境问题作为内部控制的因素来研究。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4]并与 1994年对其进行了增补,指出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该报告将控制环境的影响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强调了控制环境的基础作用。该报告明确指出,控制环境是一种组织氛围和条件,强调了“人”在控制环境中的重要性,强调了管理哲学、管理风格、内部控制意识、企业文化等“软环境”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再次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MR框架)[5],将内部控制的要素扩展为八大要素: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次控制环境最大的改变是将原有的“控制环境”改为“内部环境”,强调了内部环境包括了一种组织气氛,认为内部环境应包括: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员工诚实度和道德观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并指出内部环境作为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
2 内部控制环境的理论基础
2.1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
在2008年6月28日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6]。而在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概念也提出深入的见解,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程序而非结构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的一系列活动,它的目标是不仅要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合规性,而且有助于改善行动的有效性和效率。COSO报告框架强调了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实施的控制过程,要围绕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来构建内部控制框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以专业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3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