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古汉”财务造假手法与识别防范(附件)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
1.2.1研究思路 1
1.2.2研究方法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2财务造假概述
2.1 财务造假的概念 4
2.1.1财务造假的含义 4
2.1.2财务造假的特征 4
2.1.3财务造假的危害 5
2.2财务造假的识别手段 6
2.2.1纳税情况分析法 6
2.2.2现金流量分析法 6
3 紫光古汉财务造假现状
3.1紫光古汉公司概况 7
3.2财务造假表现形式 7
3.2.1交税金额异常 7
3.2.2伪造款项,虚增利润 8
3.3紫光古汉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8
3.3.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8
3.3.2市场监管不规范,处罚力度不够 9
3.3.3中介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r /> 3 紫光古汉财务造假现状
3.1紫光古汉公司概况 7
3.2财务造假表现形式 7
3.2.1交税金额异常 7
3.2.2伪造款项,虚增利润 8
3.3紫光古汉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8
3.3.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8
3.3.2市场监管不规范,处罚力度不够 9
3.3.3中介机构操守缺失 9
4 防范紫光古汉财务造假的对策及建议
4.1 企业内部防范措施 10
4.1.1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10
4.1.2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及法规 10
4.1.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0
4.2 企业外部防范措施 10
4.2.1 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10
4.2.2 健全现有法律法规 11
4.2.3加大审计工作力度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对于会计信息来说,其基本要求是经济活动必须要具有真实性,如果出现了财务造假的情况只会对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与后果。近年来,各个上市公司在财务方面进行造假的情况屡屡出现,对于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财务造假问题的频繁出现,体现出财务造假的手段较为多样化,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危害也逐渐加深。目前,对于财务造假事件的恶劣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使得证券股市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与生存规则。如果出现财务造假的问题,而政府却无动于衷,没有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没有做好及时防范来降低市场风险,就会使投资者在分析财务数据时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导致严重的财务损失。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在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制作时,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利用科学合理的制作手段及方法,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造假的现象,对于已经出现的财务造假事件,一定要依法惩治,并进行合理的防范及治理。
1.1.2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是对紫光古汉财务中的造假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其财务造假主要是利用虚增利润的手段来完成的,通过对财务造假的更深一步的认知,从而能够更有效的进行财务造假的预防,使得企业之间的利益问题能够更加明确以及深入,与此同时,各个企业也要对财务造假问题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投资者们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从紫光古汉财务造假案着手来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从而提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在财务造假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说明,对最具表现形式的理论加以分析。其中理论概述部分主要对财务造假相关概念、特征及危害进行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整个造假事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1.2.2研究方法
1.总结归纳法: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于国内外大量的参考文献进行查阅,并在此基础上能够从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与分析,使其能够在财务造假方面对整个行业有所帮助,能够更加全面且清晰的了解整个财务造假行为的发展和现状,对紫光古汉的财务造假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能够对整个案件的分析提供有利的帮助。
2.定性研究法: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紫光古汉从表面到深入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整个企业中财务造假的本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现任美国注册舞弊审核会长GJ.Bologna等人(1993)在GONE理论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认为风险因子主要包括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其中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组织或实体进行自我防护时操控的因素。例如,潜在的机会、造假者可能被发现的机率以及造假被发现后所遭受的惩罚程度。个别风险因子是指组织或实体操控以外的因素,例如道德品质、动机。若同时具备一般风险因子的个别风险因子,造假行为便会产生[1]。
(2)三C模型理论
美国会计学者瑞扎伊(Rezaee)在2002年提出三C模型理论。其中三C模型分别代表着corporate(公司结构)、conditions(造假条件)、choice(选择),这三者共同组成了财务造假行为的动因[2]。由于某一种因素的存在很可能造成财务造假行为的出现,如果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因素同时存在,那么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就会升高。然而随着这种因素的逐渐减少,企业财务造假的情况也可能会随着降低。
1.3.2国内研究现状
蒋义宏(1999)在《反利润操纵的制度保障》一文中提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很大程度上是为满足证券市场的严格要求,即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提高发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3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