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以三福百货有限公司为例(附件)
目 录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1 内部控制发展来源 3
2.2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作用 3
2.3 内部控制的种类和内容 4
2.4 内部控制的描述及其评价 5
3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3.1 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 6
3.2 岗位设置缺乏制约性 6
3.3 内部控制环境较差,风险意识较低 6
3.4 信息的流通及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性 7
3.5 内部监督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 7
4 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应对策略
4.1 中小民营企业的岗位设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9
4.2 优化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增强风险意识 9
4.3 设立信息反馈机制,保证信息的流通与沟通 9
4.4 建立健全适应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0
5 三福百货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5.1三福百货有限公司简介 11
5.2 三福百货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1
5.2.1职责分配不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明 12
5.2.2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12
5.2.3风险意识薄弱12
5.2.4内部控制有效性较低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其意义
由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数量越来越庞大,且不受地域的影响和限制,减轻了我国的就业难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地位也越来越高了。为了推动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快速、持续的发展,增强中小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但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的长久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美国一些大公司相继爆出会计丑闻打击了美国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因此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Annukka(2010)的研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检测表明企业可以择优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特点的内部控制结构。该文献认为即使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标准化结构和目标,但这一框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企业。该研究试图通过测试在不同环境下内部控制实施的不同效果,来找寻对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方法。[1]
2013版《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与原版相比较,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只是更加侧重于灵活性与适用性。原版的COSO报告并不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运用和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因为自身的发展趋势需要的是一个新的、灵活多变的体制,对比而言,新体制更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2]。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国内学者也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冯兴琨(2011)认为民营企业应合理运用国家实际的特殊国情,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点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企业全体员工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3]。
常丹丹(2012)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从现象纵观全局深入分析了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在在内部监督、风险预测等多个方面出现的问题[4]。
陈晓芳(2012)在审计学的考试教材中说明了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出深入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是建立健全现代基础制度审计和风险导向型审计的重要环节。[5]。
综上所述,我们从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现状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越来越多,制度相对来说也越来越完善了;但现行的内部控制政策制度并不是对于任何企业都适用的,特别是国家没有关于中小民营企业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那些中小民营企业在企业规模及资金方面遇到的问题就不能依据相关的政策制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改善和调整。
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1 内部控制发展来源
20世纪30年代美国会计师协会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它主张内部控制包括组织计划;管理的态度、方法与程序;评量措施等。[6]它的发展历程如表2.1所示:
表2.1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阶段
要素
目标
结构
内部牵制
没有涉及要素
防止舞弊
点
内部控制制度
没有涉及要素
防止舞弊
线
内部控制结构
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
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
三角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遵循性目标
立体三角形
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遵循性目标
立方体
2.2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作用
内部控制是通过验证企业全体人员是否适当维护企业的经营成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按相关法律制度原则调整制约机制的具体实施过程。是社会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对外满足社会需求而不断形成的自我制约、调整和检查的系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是解决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此来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2010年4月,根据财政部等出台的包含18项应用指引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来看[7]。《基本规范》是将国外的内控制度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融合了在了一起。我国有关内部控制规范的构成要素如图(图2.1)。
图2.1 内部控制规范框架体系
2.3 内部控制的种类和内容
结合审计理论与实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这两本书中内部控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标准、形式和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具体分类见下表2.2所示:
表2.2内部控制种类划分表
划分标准
名称
含义及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4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