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个人所得税税基调整(附件)

2023-01-01 19:1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 目前,与一些个人所得税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个人所得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知征收模式比较单一、税率设计级次过多、费用扣除标准不够合理、税基以及税收征管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个人所得税筹集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分配、调节经济运行功能的充分发挥,也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及收入分配结构不相适应。本文以西安市个个人所得税进行调研,对于西安市平均水平工资、西安市市民对于个人所得税税基的高低进行调查。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2.1 国内文献 1
1.2.1 国外文献 2
1.3研究思路 2
1.4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1.4.1选题的目的 2
1.4.2选题的意义 3
2.个人所得税 5
2.1个人所得税的概述 5
2.2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5
3.个人所得税税基调整的历史过程 6
3.1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发展 6
3.2对西安市个人所得税的研究 6
3.3对于西安市个人所得税税基调整的对策及建议 8
4.西安个人所得税税基调整的影响因素 10
4.1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 10
4.2适当提高征税的起征点 10
4.3强化家庭纳税单位意义 10
5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多数人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的提高,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也不断的暴露出一些明显的问题,如工资、薪金所得税率比较复杂,低档税率级距较短造成中低人群的工资、薪金收人者税负累进过快;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也给偏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生产经营所得税率的各档级距均较短,与工资、薪金所得相比税负偏重等。按照中央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对收人分配调节作用的要求,此次改革的现实情况,着重解决现行分类税制中存在的一些明显问题,从实际出发,减轻了中低层收入者税收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重担。
1.2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
关于税收问题,我们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公平原则的界兰姆塞定问题。周金林在《从税收公平角度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全面性改革》(2010)一文中从税收横向公平缺失和纵向公平缺失进行阐述。解学智在《所得课税论》(1992)一书中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的角度对税收公平问题做了精辟的论述,郭庆旺则从受益公平、条件公平和结果公平的角度对税收公平进行了阐述。
二、关于税制优化理论。平新乔(2000)认为,西方拉姆齐模型是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该理论对效率和公平的理解有助于促进税制改革,使税收更好的服务经济,我国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税制改革。任寿根(2000)则认为,模型等优化税制理论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该模型仅仅考虑了如何提高实体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忽视了税收征管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三、从税收征管改革入手论述税收公平问题。王慧璞、陈茂霞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难的制度因素分析》(2009)中提出,个税征管的不健全影响了个税征收工作的效果,其中征管手段与征管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代扣代缴制度有待完善以及税务部门服务意识差。
1.2.1 国外文献
税收原则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生活起着重大影响作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便利、最少征收费用。斯密的一些想法,给后来的一些学者研究个人所得税公平原则给予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斯密之后的学者在斯密研究的基础上,对税收公平原则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西斯蒙第为代表的“利益说”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48)为代表的“支付能力说”。在近代西方经济学家中,对税收原则做出较重要贡献的还有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瓦格纳,提出了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和税务行政原则四项税收原则。
总体来看,西方学者对个人所得税的研究一直离不开效率和公平问题。20世纪 30 年代以前,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研究个人所得税公平与效率研究的基础。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论,成为 20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后的主流观点。凯恩斯(1936)认为,应该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刺激整个经济的发展,保持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由于 20 世纪 70 年代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支持减税的理论更加受到重视。刚开始,人们认为税率越高,税收收入自然就会随着越多,但是当税率提高到某种程度以后,税收收入非但不会再随着税率而提高,相反,收入却会呈下降趋势,这就打破了人们心中普遍认为的税率越高税收收入越高的观念。
西方学者从税收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税收的主要功能,并构建最优税制模型,为个人所得税的最优税制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他们从公平角度出发,分析如何界定个人应税所得才能保证税收的公平性;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征收个人所得税可能会对效率造成损失。
1.3研究思路
为了本文的研究需要,首先通过去学校图书馆搜集文献资料,然后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来对个税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在通过网络查询方法进行了解调查。通过大量的资料数据尽可能的挖掘个人所得税的研究资料,对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整理、归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4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1选题的目的
通过我本人前期对中西方国家的个税查阅、了解到大多数国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而且还允许纳税人就其家庭当中赡养人口的多少和实际负担的情况扣除一定数额之后的生计费用。我国目前在费用扣除方面采取的是综合扣除和分项扣除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综合扣除。显然,根据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们应立即调整思路,实行以“家庭”或以“个人”为对象的征收方式。具体可将纳税人能够计算的家庭负担,比如赡养人口的数量、抚养子女费用等计入个税的抵扣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税收公平原则。目的在于合理、公平的为纳税人降低税负负担,也希望对接下来的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有更大的帮助。问题的重点是成本费用扣除标准是合理,个税改革的目的就是让个税更加公平、合理、人性化。所以在当下时代不断发展趋势下,个人所得税的税基调整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怎样完善才能使居民的贫富差距缩小、怎样才能更合理扣除各项费用标准,而且还要在时代的发展之下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强化个税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功能,兼顾培养纳税意识和培育中等收入阶层。这正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1.4.2选题的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42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