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问题分析【字数:11802】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第一章 作业成本法概述 2
1.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2
1.2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2
1.3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2
1.4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要素 2
1.4.1资源和资源账户对象 2
1.4.2作业 3
1.4.3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 3
1.5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3
1.5.1确认作业中心 3
1.5.2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中心 3
1.5.3将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个产品 3
1.5.4计算产品的成本 4
1.6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4
1.6.1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准确合理 4
1.6.2成本计算对象更加多元化、范围更广 4
1.6.3把作业和成本联系起来使各个产品的成本都有处可循 4
1.6.4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战略决策进行改进 4
1.6.5更加有利于调动各个部门挖掘盈利潜力的积极性 4
第二章 普华公司案例分析 5
2.1背景资料 5
2.2传统成本计算法 5
2.3该公司的产品定价策略以及产品在销售方面的困境 5
2.4作业成本计算法 6
2.5 传统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的差异 7
第三章 作业成本法应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中存在的问题 9
3.1国内的企业缺乏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解 9
3.2选择成本动因时存在主观性 9
3.3短期利益效果不明显、实施工作量较大、费用较高 9
3.4会计电算化程度落后 10
3.5会计人员技术参差不齐、缺乏综合型专业人才 10
3.6缺少专门的咨询和设计机构 10
3.7成本管理主体存在局限性 11
3.8企业管理理念问题 11
第四章 有效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 12
4.1 大力宣传实务界的观点 12
4.2 加强选择成本动因的客观性 12
4.3体现长期利益效果、降低实施成本 12
4.4加强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12
4.5加强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12
4.6成立专业的咨询机构对企业进行指导 13
4.7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协作 13
4.8转变我国企业的管理理念 13
结论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引言
作业成本法最初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满足技术创新和经济改革的需要。那时它在西方国家的应用较为全面,涉及了制造、服务以及金融等领域。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时间较短,随着我国企业的转型以及升级,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也必须发生变革,过去我国的制造业主要以手工为主,主要的成本是材料和人工成本,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很低,现在由于高新设备的投资日益增加,间接费用的成本已经占总成本的50%80%。在这样的成本结构下,为了避免造成成本的高估或是低估,我们不能再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去分配产品的间接费用。因此,在这种需求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第一章 作业成本法概述
1.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和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1.2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1、从企业规模看,企业的规模较大。
2、从成本结构看,企业的间接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很大比重。
3、从产品品种看,产品差异性大,品种繁多,生产工艺十分复杂。
4、从外部环境看,企业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
1.3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1、作业成本法能更加客观的反映企业产品的成本信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能够从总体上反应产品的生产成本,只能粗略的计算产品的各项制造费用,导致计算出的成本信息不够准确。而作业成本法能更加准确、更加真实的反应企业产品的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2、作业成本法能够促进各个产品间的良性竞争。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忽视了企业产品投入生产前的开发和管理,它更侧重于企业产品投入生产后的管理。而作业成本法是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一个全过程的管理,能够为企业打造更加科学的价值链。
3、作业成本法能够积极地推进企业的绩效考核。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时会对作业设置对应的责任中心,并为企业生产的产品指定一个科学的分配方式,从而在能够明确各个部门职责的情况下还能够精准地反应企业产品的成本信息。
4、作业成本法能够改进企业的预算控制。对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时,企业的管理者会过度关注对产品成本的控制,从而忽视了产品成本产生的原因。而使用作业成本法时,企业的管理者会更加关注产品成本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升管理者预算决策的准确性。
1.4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要素
1.4.1资源和资源账户对象
从广义上来说,资源涵盖非常的广泛,它是一个企业所有价值的载体。但是,作业成本法中资源则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产生的费用支出,也就是各项费用的总称。
在传统成本法中,账户就已经存在,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在进行分配时,制造费用是作为一个主体去参与分配的,这就容易造成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而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则不仅只是一个分类的概念,它是企业分配产品费用的主体。在进行分配时,可以建立很多个具有层次和结构的资源账户,然后通过这些细分出来的账户对产品的资源成本进行多次分配,增加产品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55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