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债转股对于银行业的影响分析(附件)

2021-04-08 14:5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对于最近几年我国众多企业遭遇的严重债务危机,甚至有的企业不能如期解决银行贷款的问题,从而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债转股。在改善国有企业资产和负债结构上,债转股当仁不让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债转股模式也存在着的一定的无法避免的风险。在我国的债转股制度正处于建立之初之际,这一制度免不了对我国银行业造成了运营风险。本文主要围绕债转股对银行业带来的风险问题进行展开。以国有四大行以及同煤集团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其分析从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以此为研究对象,论文从银行、企业、资产管理公司三方面着手,正确认识债转股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深刻分析了债转股给银行带来的道德风险、定价风险、企业经营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问题。并且结合现实与理论,有针对性的对银行在债转股的过程中提出合理的有效处理措施,从而能够达到风险最小化的目的。关键词 债转股,银行业,影响分析,风险
目 录
1 引言1
2 我国当前实施债转股的背景分析1
2.1 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仍处于漫长的复苏周期2
2.2 国内经济矛盾突出,改革进入深水区2
2.3 产业政策失误,造成部分领域产能严重过剩,企业进入偿债高峰2
2.4 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增加,影响金融稳定3
3 债转股对银行业造成的风险 4
3.1 债转股中银行业面临的道德风险4
3.2 债转股中银行业面临的定价风险6
3.3 债转股中银行业面临的企业经营风险7
3.4 债转股中银行业面临的地方政府行政干预风险8
4 银行业应对债转股风险的措施 9
4.1 完备相关措施,规范操作行为,防范道德风险9
4.2 充分掌握主动权,做到科学定价10
4.3 协调政、银、企关系,明确自身价值定位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本文所说的债转股,其中的投资核心便是资产管理机构,把商业银行原本的劣质信贷资产—即国有公司的债务变成金融资产治理机构对企业的股权。
我国一共经历了两轮的债转股政策,第一轮债转股政策针对的主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要是企业不良贷款,主要是为了在于缓解银行体系所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第二轮债转股政策针对的是正常类(至少是名义上的正常类)贷款,目的在于扶持发展前景良好的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
1990年代,第一次债转股模式在我国开启,当时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技术性破产的边缘的时代背景之下。最近几年,虽然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增长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但是跟1990年代末相比较可见,我国当前不良水平率都是保持一个低水平。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的债转股模式呢?其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为了减轻企业的偿债负担,让企业得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债转股模式处理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不良资产问题。债转股政策的出台意义重大,但究其根本而言,债转股在为银行解决危机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风险,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与发展起到了无可厚非的影响。
本轮债转股最初的着眼点是要解决一部分经营基本面不错,但银行债务过高,有可能导致不能持续经营的企业问题,但如果企业经营不能持续改善,则债转股虽然表面上把银行坏账(贷款)转化为投资股权,但本质上还是会导致银行资产的流失,从而给银行经营带来风险。课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方法,试图从银行业、企业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债转股实施可能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并尝试给出银行防范债转股风险的初步措施和政策建议[1,2]。 
2 我国当前实施债转股的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恶化,从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下降通道,并处于漫长的复苏期,国内经济也受此影响增长放缓,与此同时,经历近30多年的改革,国内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举步为艰,政策变动不确定因素加大。而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产业政策有一定的失误,导致许多企业不考虑当时市场发展的趋势,银行不考虑产业发展方向,过度放贷,企业过度负债经营为目前的经营困境埋入伏笔[3]。
2.1 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仍处于漫长的复苏周期
在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均处于下行状态,国内经济基本态势呈现一种结构调整增长放缓趋势。危机过后,我国出口极速下降,进而影响到国内消费水平的下降,GDP增长速度下降到6%的水平。为了应对危机,我国政府也推出了高达四万亿的庞大投资计划。然而,大量银行贷款进入了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出现了多年融资困境进一步加剧。大型国有企业盲目贷款并不奇怪,然而这种行为出现在银行行业中致使坏账情况频频发生时,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的[4]。 
在最近几年,由于GDP的增长速率下降,日益导致我国银行业的收益逐渐降低,且为国内正在进行转型的商业银行造成潜在风险,如下表1所示。
表1 20152016年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一至四季度对比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15年
1.37%
1.32%
1.31%
1.20%
2016年
1.29%
1.20%
1.17%
/
2016同比降低
0.08%
0.12%
0.14%
/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财经头条网相关数据统计所得
2.2 国内经济矛盾突出,改革进入深水区
不可否认,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GDP规模仅次于美国,主要工业品生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中国获得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在世界经济进入下降通道,严重影响国内出口的外部环境下,国内经济多年来高速扩张所掩盖的内部矛盾开始激化。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由于地价上和人力资源成本的大幅上涨,外部订单的大量减少,资金链的断裂,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与此同时,大量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在融资方面占据了优势地位,可以轻松获取大量低成本的银行贷款,由于缺乏监督,巨额资金投向了房地产、股市或者钢铁、有色、煤炭等产量饱和、技术水平低下、重复建设的产业[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5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