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研究(附件)
目 录
1 引言 1
2 农村金融相关理论概述 1
2.1 农村金融 1
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1
2.3新时代 1
3 农村金融发展历程与现状 1
3.1改革开放前农村金融发展回顾 1
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金融发展 3
3.3 农村金融的现状 4
4 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5
4.1 农村金融供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4.2 农村金融需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
5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分析 7
5.1 传统金融模式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7
5.2 以需求为导向转变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8
6完善农村金融的建议 9
6.1创新为“三农”服务的理念 9
6.2完善农村金融的其他建议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发展逐渐的走向成熟,各项经济制度也在趋于完善,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开始将发展经济的中心转向农业区域,用工业来反哺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农村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推广和普及农村金融,要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就要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从而使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更加健全[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产品供需关系,由总量不足转向结构性矛盾,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关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我国在十八大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战略。国家政府应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注重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发展[2]。通过研究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使农村金融体系更加的完善,进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村金融相关理论概述
2.1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是指以信用为担保来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一般以农业经济领域为主,其他非农领域为辅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农村金融涉及农业、工商业、城乡等方面,其政策性强、政策性补贴多、管理难度大,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低,资金需求的时点和数量不平衡。
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金融发展模式是一种以解决企业现金流、客户流、利润率等问题为目的,由顶层到底层、顶层股权设计到市场营销设计打通的全链条商业生态圈的一整套的系统化设计方案。而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最初的发展模式,是以政府成立金融机构为主一种发展形式,目前允许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参与运营,来促进农村经济的资金流动,来满足农村经济的生产需求。金融发展模式主要包括“需求追随型”和“供给引导型”。目前这两种发展模式主要运用在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上。“供给引导型”发展模式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是我国主要的发展模式,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而“需求追随型”发展模式强调金融服务的需求,属于市场型金融模式。
2.3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有名词,主要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其标志性特征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即由旧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好住这一战略机遇,实现农业的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
3 农村金融发展历程与现状
3.1改革开放前农村金融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主要的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极发展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发展受阻这两阶段。
3.1.1 积极发展信用合作社(19491957年)
1949年~1957年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积极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第一,在农村大力建设农村信用合作社。1949年年底我国仅有800多家农村信用社合作社。这一政策实施后,截止到1957年年末,全国80%的乡镇都设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总数达到88368个。尽管处于开始阶段的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着规模较小,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但总体发展还比较健康[2]。第二,1951年我国开始成立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农业合作银行,对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开展投资业务。同时,农村社员储蓄占城乡储蓄存款的比重也从1953年的0.8%上升到了1958年的36.4%。第三,1955年正式成立中国农业银行,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广泛动员农村资金,合理利用国家农业贷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这种形式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3~5]。
3.1.2 农村信用社发展受阻(19581978年)
自1958年之后,我国农村信用社基本处于停滞发展,1965年~1979年我国农村社员储蓄占城乡储蓄存款的比重由1958年的36.4%下降到20%,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主要是由于在此期间我国发生了“大跃进” 运动,农村信用社被下放给生产大队管理,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被严重扭曲。虽然在这期间,我国也采取过一些措施,比如在在1962年,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独立地位被恢复,业务上受人民银行管理,但由于1965年我国政府又对中国农业银行进行撤销,我国信用社的发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倒退。
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金融发展
自改革开放后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主要经历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恢复阶段、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分离阶段 、农村信用社主体地位形成阶段 、农村信用社主体地位形成阶段、农村金融改革深化阶段、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6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