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以香港中小企业为例

2023-01-02 11:1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论文通过介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路径。资金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企业生命周期。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对融资相关的概念进行解释,再论及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深入探析融资困难的原因,从自身、政府、金融机构三方面结合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融资困难的方法,以香港中小企业的融资案例为参考,加强论证效果,最后总结论文观点。
Keywords :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ng difficulties ;Financing status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2
2.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概念 3
2.1中小企业的定义 3
2.2融资的概念 3
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4
3.1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4
3.1.1融资渠道狭小,缺乏多样化,融入资本市场不易 4
3.1.2民间融资成本利息高,风险性强 4
3.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表现形式 4
3.2.1融资难 4
3.2.2融资贵 5
3.2.3融资慢 5
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6
4.1内部原因:自身“不够格” 6
4.2外部原因:金融机构“不到位”和政府“不作为” 7
4.2.1 金融机构“不到位” 7
4.2.2 政府“不作为” 8
5. 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以香港中小企业为例 10
5.1 香港中小企业概况 10
5.2香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 10
5.3解决香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分析 11
5.4案例总结 11
6.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 13
6.1企业内部措施 13
6.1.1 提高管理者素质,健全内部治理结构 13
6.1.2 增强人才引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进和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13
6.1.3 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 13
6.1.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产业构成,增加优势 13
6.1.5加强信用度,树立诚信形象 14
6.2企业外部措施 14
6.2.1 设置专业的金融机构,推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14
6.2.2调整贷款流程,提高效率 14
6.2.3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14
6.2.4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14
6.2.5 完善针对中小企业出台的法律法规 15
6.2.6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15
6.2.7 将民间借贷合理合法化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家经济体制也正逐步完善,而国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支柱,虽然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但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俗话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市场竞争越发残酷,多种原因错杂,大型企业面临着多样难题,更遑论中小企业了,被淘汰的中小企业数不胜数。而困扰着中小企业经营难题的大多是资金问题,即便政府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被推出台面,其中便有针对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还是没多大成效。中小企业要是想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不被淘汰,显然找到解决融资困境的方法便是其中一条出路,保证资金链的顺畅是企业经营的根本。
中小企业在民营经济中演绎着关键角色,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起伏。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前进,那么国民经济的未来可期。所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助于中小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从生存角度来看,融资顺畅能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稳定资金链,保障就业,平定人心;从发展角度来看,融资顺畅能拉动技术创新,刺激企业成长,优化企业结构,拉动民间投资,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为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不在少数,早在1973年,麦金农和肖认为由于国家和政府对国有大型企业的偏爱,资本投入过多,而对中小企业的忽视导致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
1981年,Stiglitz和Weiss发表了著名的《不完全信息市场上的信贷配给》,提出了企业与金融机构出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导致银行考虑到还贷风险而进行逆向选择,大大增加了融资的困难性。
1996年的Peek和Rosengren,1998年的Berger和Udell,以及1998年的Strahan和Weston通过研究证明中小企业在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中得到的贷款不尽相同,在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银行中,中小企业能得到较少的贷款,反之更多。
国内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较之国外稍晚,但也取得了不少突破。
张宗新在2000年认为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和经营风险限制了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考虑到中小企业的不稳定性便不愿提供贷款。
赵尚梅和陈星(2007)认为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监督成本高、内部失控导致经营状况不佳,影响贷款信心,增加融资难度。
林毅夫、李永军(2001)提出政府应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建设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苏志鑫(2006)也是这样的观点。迟宪良(2007)进一步指出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起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cwgl/7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