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附件)

2020-12-19 19:1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同行业的竞争,原本的总承包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涉及工程项目各方的需求。EPC总承包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单位亲徕。但是,其高风险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却让大多数承包商望而生畏。本文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科学的研究态度,合理的执行方法,认真的总结相互有机结合的方式,对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风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根据特定的风险,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合理的风险应对建议。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相互依存,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关系。风险管理是一个项目得以正常运行的安全保证,而如果没有项目管理,谈论风险管理就没有意义。只有将二者统筹规划,共同推进,才能够使得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词 EPC,项目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应对目 录
1 绪论 1
1.1 论文研究的对象、原因、意义 1
1.2 本论文要研究的问题 3
1.3 本论文拟采用研究手段 4
2 从合同角度看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风险管理 6
2.1 固定总价合同 6
2.2 EPC 总承包合同文本 6
2.3 EPC 总承包合同带来的风险 7
图2-3 银皮书中对于风险的划分 9
3 EPC总承包模式项目风险在哪里 10
3.1 银皮书条款变化对于风险的影响 10
3.2 工作内容变化带来的风险 11
3.3 EPC项目风险构成 11
4 EPC项目风险控制 14
4.1 理论角度谈EPC风险控制 14
4.2 风险控制的针对性建议 14
4.3 从实例角度谈EPC总承包项目风险控制 17
结 论 19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对象、原因、意义
本论文主要对“EPC总承包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对这种总承包模式产生的项目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归纳,并探讨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
1.1.1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的定义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对象、原因、意义
本论文主要对“EPC总承包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对这种总承包模式产生的项目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归纳,并探讨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
1.1.1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的定义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在EPC模式中,工程项目的承包方,不仅包括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在涉及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备材料采购的同时,兼顾专业设备、材料的采购。
1.1.2 论文研究的原因
(1)国际市场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在2001 年底,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加大了对外的出口等各项走出去的战略的同时,也有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建筑行业,作为一个比较大型的行业,当然也是在这其中。这就意味着,国内的项目,并不一定,是国内的承包商来做,而有可能,连国外的建筑公司,也前来投标。本就是僧多肉少的竞争,自然是,将会日益的激烈。
尤其,国外的一些建筑公司,拥有先进的施工技术,管理技术,成本控制方法等等。如果,国内的建筑承包商,不改变原本的固步自封,弊端颇多的管理方法、承包模式、成本等控制的理念,或许,很难在那么的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继续生存。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落后的承包管理模式。想要和国外的先进建筑企业竞争,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承包模式,有诸多的优点,也能够有利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更好的控制成本。所以,受到很多的外国的企业采用。
国内承包商,明知道,这种承包模式的好处,但是,它在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难以控制的风险。那么,这个时候,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就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建筑企业,不断提升自我,完成转型,接轨国际的一条,必由之路。
(2)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
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的演变和继承当中,逐渐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切实可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并且,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并且,还在日常的建筑工程实践当中,不断的完善。形成了许多国际型工程公司,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具有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和项目管理全功能,业务范围涵盖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具有与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全功能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一般都设有项目控制部、采购部、设计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开车)部等组织机构;可以想象,他们一旦进入了国内,势必,将对国内传统的项目承包模式,产生难以估量的冲击。
(3)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我国目前的工程总承包才刚刚起步,现行的国内工程项目采用总承包模式的还很少。这种新型的总承包模式,工程项目的风险主要是由承包商承担,降低了建设单位自身的压力。所以,为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采纳。在日益的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为了接到工程项目,承包商就必须适应这种新型的项目总承包模式。但是,它带来的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亦是让许多的传统承包商,望而生畏。所以,进行此次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国内政策的要求
1984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 “工程承包公司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设备选购、材料定货、工程施工、生产准备直到竣工投产实行全过程的总承包或部分承包”。
1999 年 8 月,国务院以(国办发〔1999〕101 号文)批转了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提供技术性、管理性工程咨询设计服务体系的总体改革目标,提出了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并向国际通行。
2003 年 2 月,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 号文),指出要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并且提出这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国家号召,并要求相关的行业公司,加大自身核心竞争力,向适应国际日渐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综合性工程公司发展。
该指导意见,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通过改造和重组,建立与工程总承包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体系,充实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提高融资能力,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施工管理)综合功能的工程公司,在其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企业也可以组成联合体对工程项目进行联合总承包。
3.1.4 业主提供错误数据的风险
EPC 合同中,承包商实施工作的标准和基础是业主提出的《业主任务书》和现场勘查资料等。EPC 合同条件第 4.10 款[现场数据]中明确规定:“承包商应负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cgl/3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