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意愿研究
摘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产生了大批的独生子女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父母,他们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较于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面的研究,关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他们的总量并不少。本文选取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意愿这一话题,从养老地点,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以及养老经济支持的意愿三个层次,细致的了解他们养老方式的意愿情况,发现当前意愿现状下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质量的对策。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研究设计 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
1.研究对象 1
2.养老方式分类的界定 1
(二)主要研究内容 2
二、文献综述 2
(一)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研究 2
(二)养老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2
(三)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对策研究 2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3
三、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3
(一)调查数据来源 3
(二)调查方法 3
1.问卷法 3
2.访谈法 3
(三)调查样本特征 3
1.个人特征 4
2.家庭特征 4
四、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意愿的研究 5
(一)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意愿的描述 5
1.养老地点的意愿状况 5
2.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的选择状况 5
3.养老经济支持的意愿状况 6
(二)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意愿的分类比较 6
1.地点选择 7
2.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7
3.养老经济支持 8
五、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意愿状况所反映出的问题 8
(一)传统养老方式仍是主流,但其优势已不再 8
(二)社会化养老的接受度低 9
(三)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险政策不健全 10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10
(一)结论 10
(二)对策建议 11
1.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资源 11
2.加强对社会化养老的推广 11
3.促进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观念的转变 11
4.完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制度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意愿研究
引言
一、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为研究对象,即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的农村父母。同时由于调查的是养老方式的意愿状况,所以选取农村老年以及即将步入老年的独生子女父母作为调查对象,选取年龄在40岁以上样本。
2.养老方式分类的界定
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学术界对养老方式还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本研究认为养老方式有三层意思,一是在哪里养老,二是由谁提供养老服务,三是由谁给予这种养老方式经济支持。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运用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所选地区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意愿情况,不同因素下养老意愿的差异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具体而言,本研究分别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意愿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意愿情况。第二方面是在不同因素下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意愿的差异研究。从三类变量进行分析,第一类是个体变量,主要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收入(储蓄)水平以及婚姻状况。第二类变量是家庭变量,主要是配偶的身体情况、子女性别、是否与子女住在一起以及家庭和睦程度。第三类其它变量,主要是对社会养老的了解度以及对现阶段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认可度。第三方面是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弥补现阶段养老方式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使农村独生子女父母能够得到更令他们满意的养老方式。
二、文献综述
(一)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研究
居住意愿方面,据唐利平, 风笑天对苏南、苏北、川东、川西的调查,被调查的独生子女父母中大约一半希望年老后与子女一起居住,不到20% 的父母赞成子女单独居住[1]。周长洪,刘颂的调查结果显示,那些不愿与独生子女居住的父母,他们也是考虑到子女的压力,所以并不强求一定住在一起,但仍希望和成年子女家庭在居住空间上“分而不离”[2]。
养老方式意愿方面,王树新指出: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机构养老作为未来的养老选择,但大多数的独生子女父母仍希望自己可以在家里养老,他的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独生子女父母选择居家养老的占59.6%, 选择机构养老的占32.6% [3]。
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这个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崔树义根据调查得出,不论是计划生育户还是非计划生育户, 农村中老年人普遍对将来的养老问题感到很大程度的担心[4]。唐利平, 风笑天的调查显示只有1 /3的农村父母对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比较担心或非常担心,他们觉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心度似乎并没有社会大众认为的那么严重[1]。但在独生子女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父母对将来的养老担心度更高这一观点上,绝大多数学者是表示支持的。
(二)养老方式影响因素研究
为了解影响养老方式意愿的因素,不同学者采用了相关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相应的结果。在将养老方式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类的基础上,王树新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他得出独生子女父母的年龄、收入、职业对他们的养老方式有显著影响[3]。王澜诺则将养老方式分为:靠子女照顾、夫妻相互照顾、靠自己照顾、保姆小时工和社区托老,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分析的方式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她得出以下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否需要照料上一代老人,目前的居住方式,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5]。唐利平则将是否参加农村社会保险这一因素纳入考虑,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这一因素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经济来源的意愿有显著影响[1]。
(三)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保障对策研究
一是制定和完善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保障政策。
王树新建议在现有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制度基础上, 应建立独生子女父母的专项养老基金,尤其应该给予经济困难以及子女意外伤亡的独生子女家庭相应的补助[3]。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基金的来源问题上,唐存礼认为应构建多方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必须建立个人、集体、政府和社会多方投入的筹资机制,各方按一定比例投入专项经费 [6]。
王文娟和陈岱云认为在家庭医疗照顾方面独生子女父母的没有优势,建议在医疗社会保险方面加强对独生子女父母的投入, 使他们可享受一些低收费甚至免费的康复医疗和医疗服务,还需扩大医疗保险的使用范围[7]。
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对于农村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周德禄提出应主动发动和整合村集体资源,为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提供社区支持,弥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能力不足[8]。
夏辛萍指出,我国养老机构容量不足,硬件水平和软件水平相对滞后,应加快建设一批质量高的养老中心,并对独生子女家庭老人提供必要的优惠,依靠社会力量来减轻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9]。
三是独生子女需主动承担养老责任
王树新、张戈建议在独生子女间成立合作组织,关系好的朋友可以互帮互助, 当父母需要子女但子女没有时间或精力时,其他邻近的独生子女朋友可提供必要的帮助,共同应对父母养老问题[10]。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1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