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2020-05-01 14:2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20200501124630]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评价南京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现状,提出促进该地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方法和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研究结果:(1) 南京市近年来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日益减少,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见增长;(2)南京市2006-2009年以及2011年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均属于第Ⅳ等级集约利用较差水平,2010和2012年两年的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属于第Ⅲ等级集约利用一般水平,总体来说,南京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但处于一种波动上升的趋势。研究结论: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用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从机理上考虑了评价对象具有多因素和系统性的整合性,指标值计算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图数相结合。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南京市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 言 2
一、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
(一)研究区概况 2
(二)数据来源 3
(三)研究方法 3
1、指标标准化 3
2、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 3
3、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4
4、综合指数分级标准 4
二、南京市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4
(一)土地利用特点 4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
三、南京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5
(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
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
(二)评价指标标准化 5
(三)评价结果及分析 7
1、计算结果 7
2、计算结果分析 9
四、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研究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2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农用地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它是人类衣、食之物的来源,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意义[1]。但人类的生存空间在人口急剧增长以及快速城市化的影响下显得越来越小,导致世界性粮食安全问题滋生,土地供需矛盾也日趋严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合理利用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2]。
农用地集约利用既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而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仅涉及内涵和评价体系两方面,而对于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3-8]。现阶段在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能够体现主观人类认知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主观评价方法,这类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9]、多目标综合法[10]等。张世文和曹银贵等均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农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11,12];高永生等综合运用改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的农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 [13];第二类是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的客观评价方法,如因子分析法[14]、模糊综合评价[15]等。王蒲吉对研究区的农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是建立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的[16,17];牛毓君等采用将熵值法和模糊评价法结合的方法对农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18];邵晓梅等综合的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19]。
南京市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城市中较为发达,当前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其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的矛盾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同时显得尤为突出[20]。有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近年南京市耕地面积快速下降、农用地质量退化、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压力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结论。本文综合考虑了南京市农地集约利用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关的评价体系,以该体系为基础采用全排列多边形指标法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农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找出南京市农地不合理利用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能提高南京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度的政策建议[21,22]。
一、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1)自然条件。南京地处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南京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 6587.02平方公里,地形主要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缓岗面积超过市区面积的60%以上,全市水域面积达11%以上。在气候方面南京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降水量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建厂和居住。
(2)社会经济条件及交通条件。南京市共划分为11个区和2个县,11个区分别为鼓楼、玄武、江宁、六合、建邺、秦淮、雨花台、白下、下关、栖霞、浦口[23],加上高淳、溧水2个县。南京总人口超过560万人,包括市区人口约为480万余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为8000亿元,相比上年增长了11%,位列全国第十二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则分别增长了约100亿元、420亿元和560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分别为12%和10%,城市的涨幅略低于农村,其中农村人均纯收入约为165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0000元。
南京市2012年第一、二、三产业占据比例分别为2.65%、43.95%、53.40%,第三产业比重位列国内第五,前四为北上广深。
在交通方面,南京是连接华北、华东和华中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国家东部地区铁路交通枢纽中心,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格局中南北、东西干线的重要交汇点,全国路网格局重要枢纽。
(二)数据来源
本文是通过研究南京市农用地2006-2012年七年间涉及土地的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以及可持续情况[22]等四个准则层包含的共15个指标层的数据的规律得出近年来南京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的规律,论文指标层中涉及的数据均来自南京市统计年鉴(2006-2012)和南京市国土局网站。
(三)研究方法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24-28]主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被广泛采用,与许多现有的多因素统计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较为简单、可观性较强。该模型的应用能简单的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研究区各指标随着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同时也能求出所有指标在不同时点上的综合指数变化规律,具有从整体和部分分别研究对象特征的特点,使得研究更加严谨。因此本文中将该方法应用到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上,希望能达到从整体到局部全面的对南京市农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研究的目标。
1、指标标准化
对单个指标进行标准化的计算公式为:
(1)
式中: Ui、Li、Ti分别为第 i 项指标的上限值、下限值和临界值(中间值)
标准化函数将位于原指标 Xi 映射到[-1,1]的无量纲区间,指标在映射后以快-慢-快的非线性增长 [24]。
2、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
由 n 个指标作出一个顶点为 Si=1,中心点为 Si=-1 的中心 n 边形,Si=0 时构成的多边形为指标的临界区,各顶点到中心点的线段代表各指标标准化值所在的区间[-1,1] [25-27]。
图1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
3、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综合指数 S 的几何意义就是 n 个指标构成的(n-1)!/2 个不同的不规则中心 n 边形的均值与中心多边形面积的比值。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Si、Sj分别为第 i 和第 j 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i≠j),n 表示指标个数
4、综合指数分级标准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采用 4 级分法,将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分为四个等级:较差(S<0.25)、一般(0.250.75)[28]。根据分级标准,可以判断农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的等级和发展空间大小(表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1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