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摘要: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特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将引致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发展养老服务相关事业,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措施。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在对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主要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南京市城乡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应该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并且达到城乡统筹、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现状;问题;对策;南京市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2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2
1.老年人口基数大2
2.老龄化速度快2
3.高龄化趋势明显2
4.空巢化加剧3
(二)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3
1.政府主导、提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3
2.民间力量参与养老集中在主城区3
3.城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4
4.城乡政府供养对象存在差异4
5.服务内容越来越多样化4
二、南京市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4
(一)城乡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结构不合理以及资金短缺4
(二)主体参与不足5
(三)社区居家养老流于形式5
(四)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实际需求不相对应5
三、构建南京市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6
(一)完善功能、提高城乡养老机构入住率6
(二)发展壮大养老服务队伍6
(三)充分依托社区养老6
(四)有区别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7
(五)充分借鉴鼓楼区居家养老模式7
(六)由政府主办转变为坚持政府主导7
致谢8
参考文献8
表1 2013年南京市养老机构性质统计表3
表2 2012年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情况统计表4
构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也是21世纪的中国的面临的重大国情。目前我国受到经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与现实供给的不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能够丰富对于老年社会福利理论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充实社会福利理论。在现实当中符合基本国情的需要,能够为政府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有利于保持家庭关系的稳定和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养老服务体系是指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获得的包括物质、精神、文化等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1],它是支撑和维护养老保障制度运行和发展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所需要服务的总称[2]。养老服务体系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具体来说:法律、法规的制定是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前提与保障;优惠政策以及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是推动力;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服务;城乡统筹的养老服务能够保证体系建设的公平公正。养老服务体系在完善的过程当中涉及到养老服务由谁来提供、提供何种服务、以何种方式提供等方面的问题[3]。
南京市作为继上海、北京、天津之后进入老龄化最早的城市之一,其严重的老龄化给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的省会,对其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其他的大中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2012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与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到2012年底,南京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户籍人口有116.04万,占户籍人口比重达18.18%。南京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跨入老龄化城市行列,老年人口呈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其老龄化有着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加剧的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
根据南京市民政局去年进行的居家养老意愿入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2013年底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经突破120万,占户籍人口比重近20%,相当于几乎每五个南京市民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南京市老龄事业第十二五规划》的数据,2010年末时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达到116万,预测到2015年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150万。由此可见南京市老龄人口之多,形式之严峻。
2.老龄化速度快
根据了解到的数据,2003年底时南京市老龄人口大约是80.4万①,到2013年老龄人口就已经突破120万,老龄人口在十年的时间里增加了将近40万。根据之前的数据,2010年底到2015年南京市的老龄人口数量增加值就将超过40万,之前十年的时间增长的数量现在仅用了5年。根据《南京市老龄事业第十二五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南京市老龄人口年均增长7万人以上,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是同期总人口增长率的两倍②。
3.高龄化趋势明显
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医疗卫生水平也越来越高,抗疾病能力的增强也带来了预期寿命的延长。1981年,南京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24岁,2011年为77.1岁,31年的时间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4.86岁。南京市民政部门去年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底南京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到15.9万①,预测到201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超过20万②。高龄老人的增多,意味着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增加,这将会给本来就严重的老龄化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4.空巢化加剧
随着社会的变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型化。子女外出学习、工作、经商、务工等越来越频繁,尤其在农村,居住在家的空巢独居老年人越来越多。2011年底时南京市的户籍老龄人口111.16万人,其中空巢独居老人15.6万,占老龄总人口的14%左右;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南京市的空巢独居老人已经超过了30万。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空巢老人的持续增多,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
南京市老年人口所呈现出的特点显示其面临非常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使得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一个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来为庞大的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他们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
(二)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南京市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健全居家养老、社区照顾与机构供养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立起基层组织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参与广泛、合法权益有保障的老年社会管理体系。
1.政府主导,提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民间力量参与养老集中在主城区
表1 2013年南京市养老机构性质汇总表
区名称 机构性质 数量总计 民办民营占各区总量的比例
公办公营 公办民营 民办民营 敬老院
玄武区 2 3 21 26 80.77%
秦淮区 1 15 41 57 71.93%
建邺区 1 2 14 17 82.35%
鼓楼区 10 3 41 54 75.93%
雨花区 1 1 11 13 84.6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12402.html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