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关键字: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分位数回归;泰尔熵标准分解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回顾2
(一)从农民工群体与其他群体对比角度进行的研究2
(二)从农民工群体内部角度进行的研究2
二、研究方法3
(一)数据来源3
(二)变量选择与赋值3
1.个体特征 3
2.人力资本特征3
3.雇主特征 3
4.就业特征 3
(三)模型选择4
1.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模型4
2.农民工群体工资收入差距分解模型4
(四)计量检验5
1.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5
2.农民工群体工资收入差距分解的计算5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5
(一)统计性描述5
(二)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6
(三)基于不同特征的农民工群体工资收入差距分解8
1.基于年龄特征的工资收入差距分解8
2.基于婚姻特征的工资收入差距分解9
3.基于受教育程度特征的工资收入差距分解10
4.基于技能水平特征的工资收入差距分解10
5.基于所在行业特征的工资收入差距分解10
6.基于雇主所有制性质特征的工资收入差距分解11
7.基于社会保险特征的工资收入差距分解11
8.基于就业稳定性特征的工资收入差距分解12
四、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附录 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与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_5_1_9_1_6_0_7_2
14
表1变量的定义、赋值与描述性统计3
表2被调查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分布情况6
表3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回归估计结果8
表4按照受访者年龄分类计算的泰尔指数及及其构成9
表5按照受访者婚姻情况分类计算的泰尔指数及其构成9
表6按照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分类计算的泰尔指数及其构成10
表7按照受访者技能水平分类计算的泰尔指数及其构成10
表8按照受访者所在行业分类计算的泰尔指数及其构成11
表9按照受访者雇主所有制性质分类计算的泰尔指数及其构成11
表10按照受访者缴纳社会保险情况分类计算的泰尔指数及其构成12
表11按照受访者就业稳定性分类计算的泰尔指数及其构成12
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工资收入是农民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工资收入差距决定了我国就业市场上这一第一大群体在就业行业、就业地点等方面的选择,从而影响到农民工群体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和就业市场上以及不同行业、产业间的流动。而2.74亿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工资收入差距问题,不仅影响着其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交往、市民化等多个方面,对农民工向城镇市民角色的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有重要影响,而且关系到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研究农民工群体的工资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低收入农民工群体收入、进一步认识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决策和就业流动行为以及国民收入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梳理现有关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一)从农民工群体与其他群体工资收入差距对比角度进行的研究
谢桂华[1]研究发现城市工人和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来源于福利性收入。邢春冰等[2]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小时工资收入的差距,认为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培训等特征差异是造成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孟凡新[3]则认为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农民工群体组织制度水平低下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供需差异分别是造成城市职工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微观原因和宏观原因。王海宁等[4]对本地市民、农民工和外来市民三个群体的工资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发现个人禀赋和就业环境等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群体间的工资差距是由个体特征差异和制度性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制度性歧视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特征差异。田丰[5]通过研究发现单位之间的收入差异构成总体收入差距的大部分,而入职的户籍门槛是阻碍农民工进入公有制单位的原因,同一所有制性质单位内部,城市工人与农民工间工资差距占总体收入差距比例不大。程诚等[6]研究了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工和城市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欠缺可以解释工资差距的1/4,而社会资本回报占优会导致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收入差距缩小30%。程诚等[7]另一份研究认为户籍制度和交往同质性原则导致农民工(相比城市职工)在社会资本存量方面更加欠缺,进而导致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低。
(二)从不同视角研究农民工群体工资收入差距
一是从性别差异视角对农民工群体内的工资差距进行研究,如龚斌磊等[8]研究发现性别导致的收入差距体现为结婚使男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性工资提高而使女性工资降低。钱文荣等[9]认为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群体内的性别工资差异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王芳等[10]通过对城市外来劳动力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分析,发现性别歧视是造成外来劳动力性别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二是从就业稳定性和工资收入关系视角对农民工群体工资收入差距进行研究,如罗楚亮[11]研究就业稳定性与职工工资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随着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人群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在扩大,形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歧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黄乾[12]发现稳定就业农民工和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其中40.52%的工资差距取决于个人禀赋不同,59.48%的要归结于就业差异等因素。
三是从社会资本与农民工收入差距关系视角对农民工群体工资收入差距进行研究,如武岩等[13]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工具性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均是导致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原因,社会资本可能同市场化程度和正式制度有着相反的运动方向,尤其是在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王春超等[14]认为“整合型”社会资本无助于农民工整体收入的提高,而“跨越型”社会资本能显著提高其收入。田新朝等[15]认为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工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本变量中的文化程度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
总的来看,现有相关文献多侧重于关注某单一因素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关系,或者着眼于农民工群体与其他群体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以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较少。本文基于南京市的调查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泰尔熵标准分解法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进行定量分析,是对这一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化。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择与赋值
中级=1,其他=0 0.12 0.322
模型中 ,τ表示在回归线或回归平面以下的数据占全体数据的百分比, 表示农民工平均小时工资收入, 为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 为一组影响因素解释变量,代表各相关自变量对农民工平均小时工资收入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是随机误差和常数项的综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13059.html